盛夏八月,驕陽似火,前海石旁人頭攢動,駐足、合影者絡繹不絕。
這塊佇立在前海公園海邊、造型宛如揚帆起航、上面刻著“前海”二字的黃蠟石,見證了前海的開發開放。以前海石為中心,西眺是沿江高速,如一條飛虹橫跨前海灣,延展至擴區后延綿的海岸線;東望是高樓林立、錯落有致的寫字樓群落。前海已從昔日的一片灘涂崛起為一座新城。
將時間回撥至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全球經濟格局發生重大變化,我國亟須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香港也亟須拓展內地市場。在深圳經濟特區三十而立之時,中央做出一個重大決策,批復成立“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并允許實行比經濟特區更加特殊的先行先試政策,以此拉開我國新一輪改革開放和深港合作的序幕。
開發開放十余載,習近平總書記三次親臨前海,為前海的發展把脈定向,賦予前海“依托香港、服務內地、面向世界”的使命,寄予“一張白紙,從零開始,畫出最美最好的圖畫”的美好期望和祝福。十年來,前海打造了一批深港合作平臺,實施了一系列先行先試舉措,推出了六百多項制度創新成果,在金融對外開放、對外貿易、深港融合、科技創新等方面屢屢“破冰”,推動境內外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互聯互通。
《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正式發布后,前海獲得了物理空間和產業空間上的“雙擴容”。站在粵港澳大灣區的脊梁上,前海將在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寬視野上助力我國對接國際貿易投資新規則,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參與全球合作和競爭。“前海正從‘創業十年’昂首闊步邁向‘黃金十年’。”前海管理局副局長王錦俠表示。
率先落地多個“首批”
金融對外開放跑出加速度
近年來,我國加快了融入全球金融市場的步伐,尤其是面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歷史性機遇,外資需要更加暢通便捷的渠道進入內地,加速布局內地市場。在這方面,前海跑出了金融對外開放的加速度。
惠理集團中國業務副總裁、深圳公司負責人盛金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多年深耕香港本地市場,管理規模位列香港公募基金第一位的惠理集團近年高度重視內地業務,并作為集團中長期發展的核心戰略持續加大投入。盛金表示,正是在前海總結引進外資經驗,創新了QFLP(外商投資股權投資企業)的制度安排之后,2018年,惠理集團決定在前海申請注冊QFLP管理企業,以此打造惠理在內地開展股權投資的旗艦平臺。
早在2012年,前海率先啟動QFLP試點工作并逐步推廣到全市,此后在地方多部門的聯合支持下,深圳市QDIE(合格境內投資者境外投資)、WFOE PFM(外商獨資私募證券投資機構)試點也率先在前海落地。今年6月,上述試點工作由深圳市前海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負責聯合會商成員單位開展,這標志著前海的QFLP、QDIE、WFOE PFM試點工作邁入了新階段。截至目前,前海注冊的QFLP管理企業111家,QDIE管理企業51家,全市6家港資WFOE PFM企業均落戶前海。前海已經成為大灣區資金聯通最重要的樞紐之一。
2021年9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以下簡稱《前海方案》)發布,前海迎來了“空間擴區”與“產業擴區”的疊加機遇,土地面積擴大8倍,一系列金融創新政策密集落地,前海“跨境金融創新”的烙印越發清晰。“前海給銀行留下的最大印象就是跨境金融創新,以及在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人民幣跨境使用、外匯管理便利化等領域能先行先試。”近期落戶前海的全國首家“雙牌照”銀行大新銀行董事總經理兼行政總裁王祖興認為,前海正推動建立與國際規則銜接的金融制度體系,對跨境金融機構有很大吸引力。
目前,CEPA(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框架下金融業對港開放措施已在前海全面落地,形成了跨境雙向人民幣貸款、跨境雙向發債、跨境雙向本外幣資金池、跨境雙向股權投資、跨境資產轉讓、跨境金融基礎設施的“六個跨境”金融創新,進一步提升香港離岸人民幣中心地位。《前海方案》實施一年來,“大前海”在與國際金融市場互聯互通、人民幣跨境使用等方面先行先試,率先落地多個“首批”,成為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先行先試、改革創新的“領跑者”。
一方面,跨境金融創新政策先行先試。全國首批本外幣合一銀行賬戶試點率先在前海落地,前海8家銀行網點參與全國首批本外幣合一銀行賬戶試點。全國首批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業務試點率先落地,中集、創維等前海優質跨國公司成為首批試點對象。另一方面,人民幣跨境使用先行探索。比如,中國銀行前海蛇口分行率先試點兩項數字人民幣個人跨境支付場景。深圳前海聯合交易中心建設離岸農產品現貨交易市場,成功上線大豆現貨品種,實現大宗商品跨境交易以人民幣計價結算;前海企業初步建成進出口雙向跨境貿易電子單據業務交互系統,國際結算時間可由原來的10~15天縮減至1天。
多平臺匯聚人才資金
合作“橋頭堡”推動全面融通
作為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試驗示范窗口,前海在推動我國跨境金融創新發展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這過程中,香港則扮演了“關鍵先生”的角色。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前海實際使用外資35.3億美元,同比增長17.4%,實際使用港資同比增長23.6%。
從啟動深港國際金融城建設,到打造全國首個深港供應鏈金融創新基地,再到前海深港基金小鎮加速聚集國際資本、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吸引香港青年創業者,前海如今已“港味”甚濃。
“我們了解到前海正在以高標準打造的深港國際金融城,是面向國際性大型金融機構、外資金融機構、數字金融機構的功能集聚區,推動建立與國際規則銜接的金融制度體系,我們覺得非常有吸引力。”王祖興表示,大新銀行始終保持對前海的關注,尤其是去年9月《前海方案》發布后,各種配套政策相繼落地,前海對外資銀行的吸引力更大了。
王祖興提到的前海深港國際金融城,正是前海在貫徹落實《前海方案》中關于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等領域先行先試總體部署的又一力舉。在這400萬平方米的產業空間里,深港兩地金融機構、企業和專業人士可以進行緊密的溝通與交流,還可以進行人才、經驗、資金的對接,助力兩地金融市場進一步互聯互通。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前海深港國際金融城已有近200家金融機構簽約入駐,恒生銀行、渣打銀行、大新銀行、玉山銀行、瑞銀集團、法國安盛、意大利忠利保險、美國PayPal等重點金融機構相繼落子。此外,依托金融城產業載體,前海還打造了全國首個深港供應鏈金融創新基地,34家深港供應鏈金融頭部機構入駐,總產值突破150億元。
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試點,12家銀行首單業務在前海率先落地;港人數字人民幣繳稅在前海辦理成功;前海自由貿易賬戶累計跨境收支中,與香港發生的跨境收支占比超八成……
香港所需,前海所能。前海正在積極踐行深港合作的核心使命,一系列的“破冰”之舉正通過前海輻射全國,加速香港融入國家金融改革開放新格局。
這一切,都有賴于兩地在金融合作方面的強烈共識。據了解,目前,前海與香港財庫局等建立了常態化的溝通機制,聯合舉辦金融合作研討會。此外,在前海出臺的金融業發展專項扶持政策里,涉及“深港合作”的條款占據六成,在香港業界反響熱烈。
產業鏈供應鏈上下一盤棋
對外貿易樞紐邁向更高水平
從大南山眺望前海媽灣智慧港,往來貨輪絡繹不絕,裝貨卸貨一片繁忙。在碼頭智能操作中心,工作人員遠程控制龍門吊,從船上抓取集裝箱,精準落在自動駕駛的卡車上,自動駕駛集卡車根據系統規劃線路行駛到堆場,由自動化軌道吊完成堆場收箱作業。
這些貨物來自世界各地,在這里聚集分撥,再次發往全球或進入國內千家萬戶,這里是全國首個由傳統碼頭升級改造成的自動化碼頭,也是全球單一碼頭5G輪胎式龍門吊遠控最大規模應用場景,前海正以高水平開放實現對外貿易的高質量發展。
作為前海的另一個優勢產業,外貿物流業同樣吸引了全球投資者的目光。數據顯示,2021年前海集裝箱吞吐量1460萬標箱,同比增長9.59%。今年1至3月,前海蛇口自貿片區關區進出口貨值3968.4億元(口岸流量數據),同比增長31.6%。今年上半年,前海綜合保稅區進出口總值達962.5億元,同比增速達48.1%,顯著高于同期全國綜保區平均增速。
綜合保稅區及海空港進出口均呈現出快速增長態勢,離不開前海外貿物流業態和模式上的創新。一方面,全國首個機場貨運安檢前置站業務“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群前海服務中心”在綜保區內落地,深圳寶安國際機場進出口貨物在園區實現集貨、分流、訂艙、打板、安檢等航空貨運全流程貫通,這一模式為企業節省約30%的物流成本,物流時間更為可控;另一方面,“東西部港區一體化”業務模式實現貨物在深圳港區間的自由調撥,打通前海與機場的物流通道,在此模式下,貨物只需一次申報、一次查驗,無需在入境口岸與保稅區重復操作,企業可節省大量的時間成本和物流成本。
跨境電商全業態在前海鋪開。2021年5月,深圳市屬國企免稅集團在前海商貿物流小鎮打造了“深圳免稅·全球購”,記者在線下體驗店看到,多個國際大牌在貨架上陳列展示。據工作人員介紹,商品來源于深免集團在各國的直采,所有貨源都是國企保真的正品。據悉,企業充分利用前海綜合保稅區政策和區位優勢,采用“跨境電商線上銷售+跨境電商線下展示”的一體化經營模式,成為全國首創的“一店多態”改革試點。
值得一提的是,前海綜合保稅區還是以ICT(信息通信技術)物料供應鏈中心為核心的粵港澳大灣區電子元器件集散地,阿里云、華為、德州儀器等企業相繼入駐。今年上半年,富森、高通等ICT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克服疫情影響進駐并迅速放量,實現了ICT龍頭企業“頭雁效應”帶動配套企業,形成上下游企業“一盤棋”融通發展的新格局,產業鏈運轉效率得到大幅提升。今年1~6月,前海綜合保稅區監管跨境電商進出口增長84.4%。
創新因子有效集聚
科技創新策源地雛形已現
隨著我國科技強國戰略深入推進,科技創新步伐不斷加快,一直以雄厚的金融產業著稱的前海,也開始在科技產業賽道上奮力趕超。十年間,前海科技產業孵化器、加速器、新型研發機構、科技服務企業等核心環節集聚,創新鏈日益完善。可以說,在全球知名的創新之都深圳,前海不是發展最成熟的科創高地,卻是極具想象空間的創新試驗區。
2013年,擁有15年香港金融業從業經歷的龍沛智辭去了“金飯碗”,在香港創立了金融科技公司Welab匯立集團,次年進入前海作為拓展內地市場的根據地。“作為前海注冊企業,我們在人才發展、稅收等方面都得到過大力支持,公司近幾年取得的一些成績,與前海這片創新創業熱土分不開。”Welab匯立集團CEO龍沛智表示,雖然公司的業務遍及各地市場,但金融科技創新研究中心以及大部分技術人員都在前海,前海是公司服務粵港澳大灣區、海內外業務的創新技術驅動中心。
隨著深港合作取得跨越式發展,前海已經成為香港企業在內地發展創業的首選項和新高地。“經過幾年的建設和發展,我們感受到前海自貿區的營商環境在不斷優化,產業資源要素在快速聚集,加上政府部門工作廉潔高效,各項扶持政策落地到位,吸引了越來越多港人港企前來發展。”盛金表示。
承載著港澳青年和企業創業發展夢想的,是由一棟棟港風建筑構成的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7年多時間,夢工場累計孵化創業團隊601家,其中香港團隊331家。就在近期,夢工場北區一期正式投入使用,夢工場系列產業空間由4.7萬平方米擴展至13.9萬平方米。據介紹,夢工場北區已引進香港亞諦加速器、香港大學-前海智慧交通研究院、大灣區3C智能制造轉換基地等5個港資孵化機構和21家企業,其中13家為港企。
先后畢業于哈工大、中科院、香港科大的周飛,于2015年創辦了百邁科技,聚焦工業視覺底層技術研究,專攻顯示與半導體行業缺陷檢測視覺圖像技術,旨在解決工業領域“卡脖子”的機器視覺難題,打造人工智能工業母機。2017年,周飛將該項目搬進了前海夢工場中區的孵化器進行孵化,成為首批在前海土生土長的企業。周飛介紹,合伙人團隊中有3名成員來自香港,目前公司還在不斷吸引香港的高端科技人才加入,公司團隊已從當初的十多個人發展到現今的近200人。公司已在3C、半導體、新能源等多個行業的大型工廠落地整廠統一AOI平臺重大項目,幾百臺AOI統一內置公司研發的軟件系統。
周飛表示,公司目前取得的成績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前海在租金、人才住房等政策上的支持,使公司可以把更多時間、人力和資源集中投入到產品和研發上。周飛表示,未來將借助前海的優勢,深耕深港技術創新合作,引入更多香港精英管理人才。同時也在積極和母校香港科技大學以及其他院校展開合作,開展招聘計劃,吸引更多香港高端科技人才到前海加入百邁科技。
肩負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的使命,以加快科技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為目標,前海正在聯結港澳的科創力量,迸發出輻射內地的創新火花。今年5月,由粵港澳三地機構共同發起的“科創中國”大灣區聯合體正式落戶前海,該聯合體擬為港澳高校的先進技術成果轉化提供便利條件,加強三地創新資源共享,賦能大灣區科創發展。緊隨其后,前海管理局與香港大學于6月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著重在促進深港創新鏈對接聯通、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和提升法律事務對外開放水平等方面不斷構建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王錦俠表示,以“科創中國”大灣區聯合體落戶前海為新的起點,未來前海一定能建成科技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試驗田、前沿科學創新策源地、國際科技組織集聚地和國際開放創新合作區,成為國際矚目的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引擎。與香港大學的合作,是前海作為深港合作的國家戰略平臺,為港澳高校拓展發展空間的務實舉措,雙方將一同在高等法律研究、金融科技研究、碳中和試點示范區建設、前沿科技產業園等領域展開務實合作,攜手共建開放創新合作新格局。
Copyright © 深圳前海在線商務服務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責聲明 粵ICP備191427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