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下午,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報告廳一座難求。前海稅務局宣講人員的PPT每翻一頁,臺下就冒出一只只手機,或是拍照,或是用計算器估算自己每月將“加薪”多少。
前一日,深圳前海稅收優惠政策迎來重磅調整:在前海工作的香港居民,其個稅稅負超過香港稅負的部分將予以免征;前海15%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將擴至合作區全域。
消息一出,夢工場這場稅收政策宣講會的報名海報在前海港人圈子里瘋傳。對初入職場的香港青年而言,個稅政策或將帶來每月1000元(人民幣,下同)左右的減免;對已有豐富工作經驗的香港律師、稅務師等專業人士而言,新政每年帶來的稅費優惠或將超過5萬元。
獲益的還有“大前海”范圍內的企業們。
2021年9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以下簡稱《前海方案》)印發,擴至120.56平方公里的“大前海”涵蓋了會展新城、海洋新城、寶安中心區等區域。有寶中片區企業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透露,企業稅率從25%降至15%,每年節省的稅費將過億。
受訪專家指出,生產性服務業一般屬于知識密集型行業,往往初始投入較高而邊際成本較低,需要有較強的產業集聚才能形成可持續的發展。而前海個稅、企稅稅負與香港拉平,放之全國、全球都具有相當的競爭力。
隨著越來越多優質企業投資前海、越來越多香港青年和專業人士“北上”,前海現代服務業高度集聚的全新格局正在形成。
適配度更高 真正實現“港人港稅”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調研顯示,深圳是目前最受香港求職者歡迎的城市,無論在大灣區內地九市還是全國范圍內。
香港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長期維持在90%以上。在深圳范圍內,著重發展現代服務業的前海合作區對港人來說最為“專業對口”。去年12月印發的《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前海規劃》)提出,到2025年吸納香港居民就業達到10000人。
然而,香港與內地的個稅制度存在顯著差異,成為港人“北上”就業的一大顧慮。
據悉,香港個稅采用累進稅率,薪俸稅的稅率從2%至17%不等,并提供基本免稅額和各種免稅額,如已婚人士、子女免稅額等;內地個稅則采用七級超額累進稅率,稅率從3%至45%不等。
為營造個稅稅負趨同香港的宜居宜業環境,4月18日,財政部、稅務總局印發實施《關于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個稅政策》)。其中明確,對在前海工作的香港居民,其個稅稅負超過香港稅負的部分予以免征。
以一位受雇于前海跨境電商企業的香港居民舉例,若其年薪為100萬元,個稅測算應納稅額約為20萬元,而香港薪俸稅測算應納稅額約15萬元,個稅稅負超過香港稅負的5萬元部分將享受免征。
(稅差計算案例。圖源:深圳稅務)
記者了解到,針對香港高端人才在大灣區內地9市就業的稅費優惠已持續多年,此次《個稅政策》的“適配度”更高、覆蓋面更廣。
2019年3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印發《關于粵港澳大灣區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的通知》,明確香港人才可就大灣區內地9市工作取得的薪酬收入申請境外高端緊缺人才補貼,就個稅稅負超15%部分申請財政補貼。
“此前的稅收補貼政策僅限于工資薪金,但聯營所的香港律師在內地承辦業務是需要由聯營所統一接受委托的,補貼政策實際并不能拉平香港律師在聯營所和香港所承辦業務所得收入的稅差,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香港律師在聯營所執業的熱情。” 華商林李黎(前海)聯營律師事務所管理合伙人丁華文說。
前海是目前廣東唯一同時開展粵港澳律師事務所聯營和中外律師事務所聯營“雙試點”的地區,吸引了一批港澳律師“北上”執業。不止律師,港澳醫師、稅務師等22類專業人士已實現在前海備案即可執業。
但丁華文觀察到,由于內地相較香港個稅稅負偏高,香港律師會更趨向于將聯營所作為業務拓展平臺,而非律師業務合同的簽訂主體,也就是內地拓展業務,放到香港收取費用。
《個稅政策》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上述問題。政策明確,香港居民的個人所得具體包括來源于前海合作區的綜合所得(包括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四項所得)、經營所得以及經地方政府認定的人才補貼性所得。
“如果前海個稅稅負與香港拉平,香港律師就能考慮把業務實體放到前海,業務合同簽到前海,稅也在前海交,深港法律服務也能更好融合。”丁華文說。
受益的當然不止高凈值人群。相較之前的境外高端緊缺人才個稅補貼政策,《個稅政策》適用范圍擴大至“在前海工作的香港居民”,真正做到了“港人港稅”。且優惠享受時間提前,在每年3-6月個稅匯算清繳環節即可享受減免。
“月薪2萬元左右的基層員工,每月可享受約1000元的個稅優惠,這對香港青年有很大的吸引力,也讓大家對前海有更強的歸屬感。”四零生物總裁助理、“90后”港青黃晶談到,公司有4名港籍員工,《個稅政策》發布后均有了更長期在前海工作的意愿和計劃。
“前海此舉適當降低了跨境人才流動的稅收壁壘,進一步完善深圳對香港人才的支持體系,對打造高質量人才高地、促進深港全方位合作和產業融合發展無疑是一大利好。”廣東省政協委員、畢馬威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戰略與發展中心主管合伙人彭富強認為。
一年凈省億元 企稅紅利“輻射”全球
4月18日下午,前海稅惠政策調整的消息一經傳出,維沃移動通信(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維沃”)財務團隊迅速忙了起來。一面是提醒公司的二三十名港籍員工申報個稅清繳,另一面,企業本身成為了15%企稅優惠的受益者。
2021年9月,《前海方案》的印發使前海合作區面積由14.92平方公里大幅擴展至120.56平方公里,涉及寶安、南山兩個行政區,涵蓋了深圳機場、會展新城、海洋新城、寶安中心區、大鏟灣片區等重要區域。
為消除“大前海”范圍內的政策差異,更充分釋放“擴區”的規模效應和乘數效應,《關于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企稅政策》)明確,15%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擴至合作區全域,適用的產業領域包括現代物流業、信息服務業、科技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商務服務業五大類。
(政策“擴區”圖例。圖源:深圳稅務)
維沃位于寶安區新安街道壹方中心,屬于新納入“大前海”的寶中片區,軟件開發、軟件運維等主營業務則屬于優惠目錄里的“信息服務業”。據維沃財務負責人燕東彥測算,去年公司利潤按10億元來算,稅率從25%降至15%,稅費成本將節省過億元。
《企業所得稅法》規定,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維沃同樣適用這一條款。燕東彥表示,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有效期為三年,認定到期后需再次提交申請,前海《企稅政策》則為維沃提供了又一層保障,是為“兜底”。
一位創業港青向記者補充道,申請高新技術企業認定需要在研發投入、知識產權、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達到一定標準,對初創企業而言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而《企稅政策》可讓初創企業提前享受稅收優惠,對其資金周轉、跨過“死亡谷”將有極大助力。
近年來,前海實際使用外資占深圳全市的比重都在一半以上。除了利好“大前海”各階段企業,《企稅政策》還將成為全球優質企業“落子”前海的又一針強心劑。
近幾日,美國紐約、舊金山,日本東京等地掀起“前海熱”。由前海管理局副局長王錦俠率隊的前海代表團先后赴美國、日本開展經貿合作交流,推動有關機構多項合作項目簽約。
交流期間,美中國際商會會長王智文透露,近期將組織會員企業到前海考察交流,在金融、投資、文旅、教育等多個方面開展務實合作。蓋亞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蓋亞在線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曹勇杰同樣表示,計劃在前海設立“AI+教育”和“AI軟件+硬件應用”的開發與生產基地。
據公開資料梳理,目前美國聯邦企業所得稅率為21%;日本對于資本額超過1億日元的大中型企業,稅率為30%;英國自去年4月1日起,將利潤在25萬英鎊及以上的公司基本稅率上調至25%。
除了極具吸引力和競爭力的企業稅率,前海還形成了接軌國際的涉稅服務業態,著力打造全國首個“涉稅服務業集聚區”,引進27家全國百強財稅機構入駐前海國際稅務師大廈,旨在降低代理企業跨國(境)投資的稅務風險,為更多企業投資前海掃除制度和程序上的顧慮。
2022年以來,前海啟動“全球服務商”計劃,招引、培育全球前 50、中國前20的金融、商貿物流、信息等8類全球服務商,以期實現生產性服務業的高度集聚。《前海規劃》明確,到2025年集聚港資、外資金融機構300家,涉外法律服務機構60個,招引“全球服務商”40-50家。
“深圳已是一個國際化大都市,而前海不僅企業稅率低于許多國家,工商、金融、法律等流程都能找到專業化的引導和配套,國際性大企業自然更有意愿到前海投資。”永誠稅務師事務所香港合伙人張國和表示。
Copyright © 深圳前海在線商務服務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責聲明 粵ICP備191427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