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前海始終牢牢把握中央賦予的戰略定位,緊緊抓住《前海方案》帶來的重大歷史機遇,落地了一系列金融創新政策舉措,在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人民幣跨境使用、外匯管理便利化等領域先行先試,率先落地多個“首批”,成為國家金融業對外開放、改革創新“領跑者”。今年上半年,前海金融業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18.1%,其“壓艙石”作用凸顯背后,隱藏了哪些關鍵要素?
合作緊密 深港金融有機融合
多年來,香港一直是連接東西方的橋梁,大量的優秀人才、與國際接軌的監管制度、資本自由流動,形成了開放透明的國際化金融市場。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最新一期排名中,香港再次躋身全球前三,成為亞太地區排名最高的城市。
依托香港,服務內地,結合“國家所需”和“香港所長”,前海在促進兩地產業融合方面最引人矚目的交匯點便是金融。
去年11月,為深化深港金融合作,進一步促進金融業集聚創新發展,前海出臺首批金融業發展專項扶持政策,涉及深港合作條款占六成。聚焦“持牌金融機構集聚”“特色金融業務創新”“深港金融合作創新”“建設前海深港國際金融城”四大重點,扶持對象包括金融企業總部、金融控股公司、金融企業深圳市級分支機構、金融企業總部設立的專業子公司、其他持牌金融機構、地方金融組織、其他金融及金融服務機構以及符合本辦法明確規定的其他法人或非法人組織。
據悉,這項扶持政策發布后僅四天,前海管理局便審定通過第一批扶持資金,兩周時間完成兩批次資金報批。目前,前海已累計為金融企業103個扶持項目發放扶持資金超1.05億元。
數據顯示,前海港資QFLP(外商投資股權投資企業)管理企業達86家,占全市91.5%;全市24家港資QDIE(合格境內投資者境外投資)管理企業、6家港資WFOE PFM(外商獨資私募證券投資機構)企業均落戶前海。前海已成為內地與香港金融業關聯度最高、合作最緊密的區域之一。
在此基礎上,對港合作交流機制不斷緊密。去年12月,前海管理局與香港財庫局共同舉辦了“香港-前海金融合作研討會”,會議廣泛收集了業界對QFLP試點政策訴求,隨后組織多場重點風投創投機構座談會,收集重點企業對前海風投創投政策需求。
今年9月,經過深入研究各地風投創投政策,結合香港業界所需所盼和前海跨境金融政策優勢,《深圳市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管理局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關于支持前海深港風投創投聯動發展的十八條措施》(以下簡稱《十八條措施》)在深港兩地同步正式發布并開始實施。
記者梳理措施發現,針對業界提出的相關訴求,前海管理局和香港財庫局均予以積極回應,給出了“前海答案”。如探索通過跨境金融創新的監管“沙盒”機制,促進深港私募股權投資市場聯動;在拓寬香港資本市場融資渠道方面,支持前海風投創投機構在港交所上市;在退出渠道方面,支持符合條件的機構在前海建設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份額轉讓平臺,探索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份額跨境轉讓。
“前海管理局和香港財庫局共同研究推出支持深港風投創投聯動發展的務實有力措施,并采取聯合公告形式對外發布,這不僅是一種合作機制創新,也為前海深化深港合作探索一條新路。”前海管理局負責人還透露,雙方已建立常態化交流合作機制,推進深港金融領域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推動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深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近日,香港財庫局局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前海對香港而言是一個很大的發展機遇,香港金融業今后在前海將會有非常廣闊的投資空間。
筑巢引鳳 打造高能級金融載體
一年以來,前海堅持以重大項目為牽引,為全面深化金融業改革開放釋放新動能、新活力。為此,前海從拓展香港金融業發展空間著手,借鑒倫敦金融城、迪拜國際金融中心等經驗做法,高標準建設了前海深港國際金融城,為港資等金融機構提供400萬平方米產業空間。
截至9月,前海深港國際金融城已簽約入駐204家金融機構,其中港、外資占比約30%。恒生前海基金、博時資本、前海再保險等重點港資、持牌金融機構入駐,全國首家“雙牌照”銀行大新銀行深圳分行落戶,此地已成為香港金融業拓展內地市場的“第一站”“首選地”。
此外,前海推動形成粵港澳大灣區(前海)保險服務中心籌建方案,以市政府名義上報中國銀保監會。法國安盛集團、瑞銀集團、美國PayPal、三菱日聯銀行、意大利忠利保險等一批國際一流金融機構落子前海。其中,瑞銀前海獲批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首家外資獨資基金銷售公司。
本月,《前海深港風投創投聯動發展的十八條措施》出臺,前海深港國際金融成能級再次躍升。其中提出,在前海深港國際金融城內以夢海大道、桂灣四路為縱橫雙軸,統籌兩側優質產業載體,拓展80萬平方米優質產業空間。為吸引大型基金、國際資管機構、知名風投創投機構以及私募證券投資機構入駐,按照實收資本給予最高5000萬元一次性落戶獎勵。
同時,構建人才、資本、法治以及孵化創業團隊等綜合服務,打造創新資本跨境流動便利、科創產業帶動能力突出的前海深港國際風投創投集聚區。
在一次次攜手同行中,深港合作激發出的動能在前海澎湃,鞏固和提升了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同時,也支持著香港融入國家金融改革開放新格局。
改革創新 跨境金融成果豐碩
隨著一系列金融創新政策密集落地,前海“跨境金融創新”的烙印愈發清晰。有數據顯示,前海自由貿易賬戶累計跨境收支折合人民幣突破2890億元,其中與香港發生的跨境收支占比85%。粵港澳大灣區首批“跨境理財通”試點業務率先落地前海,拓寬深港跨境資本雙向流通渠道,前海已經成為大灣區資金聯通最重要的樞紐之一。據悉,《前海方案》實施一年來,通過三個“先行”,成為國家金融業對外開放貢獻“前海經驗”。
一是先行先試跨境金融創新政策。全國首批本外幣合一銀行賬戶試點率先落地前海,前海8家銀行機構參與首批試點,為前海試點更高水平跨境貿易和投融資結算便利化奠定基礎。全國首批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業務試點率先落地,中集、創維等前海優質跨國公司成為首批試點企業。通過整合升級跨境雙向本外幣資金池,完善跨境金融基礎設施,前海跨境金融內涵不斷豐富和拓展。
二是先行探索人民幣跨境使用。支持深圳前海聯合交易中心建設離岸農產品現貨交易市場,成功上線大豆現貨品種,實現大宗商品跨境交易以人民幣計價結算。中國銀行前海蛇口分行率先試點兩項數字人民幣個人跨境支付場景。港人數字人民幣繳稅在前海辦理成功。首次實現數字人民幣在供應鏈領域的全流程應用。前海企業初步建成進出口雙向跨境貿易電子單據業務交互系統,國際結算時間可由原10-15天縮減至1天。
三是先行推動金融支持前海有關政策。國家金融監管部門簡化前海蛇口自貿片區銀行保險機構和高級管理人員市場準入,壓減14個項目審批時限。大宗商品交易“前海倉單”模式、基于區塊鏈的境外人士收入數字化核驗平臺等2個案例入選廣東自貿試驗區2021年最佳制度創新案例。
此外,前海的特色金融迸發更多活力。金融科技方面,微眾銀行、聯易融、中證征信等10家前海企業入選畢馬威2021年中國金融科技雙50強。財付通獲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科技發展獎,前海聯合交易中心、前海股權交易中心入選國家區塊鏈創新應用試點。前海金融企業獲得專利授權286件,13家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綠色金融方面,深圳市綠色金融協會成立并落戶前海。華潤融資租賃發布全國首家融資租賃公司環境信息披露報告,發行粵港澳大灣區首單融資租賃行業碳中和公司債。
前海堅持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在一系列金融領域勇闖無人區,也將為國家金融業改革開放創新探索更多新路徑、新范本。
(圖片由前海管理局提供)
(原標題《讀創觀察|經濟“壓艙石”作用凸顯,前海如何推動金融創新能級提升? 》)
(作者:記者 范宏韜)
Copyright © 深圳前海在線商務服務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責聲明 粵ICP備191427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