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至16日,廣東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在廣州召開,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5年來,廣東堅決落實重大國家戰略,搶抓機遇推進“雙區”和橫琴、前海、南沙三大平臺建設,改革開放迸發強勁活力。“縱深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高水平建設橫琴、前海、南沙三大平臺”也位列2023年廣東在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中開好局起好步的十個方面之首。
記者注意到,近1.5萬字的報告中,8次直接提到深圳前海,且不少內容也與前海密切相關,涉及深港合作、平臺建設、招才引智、科技創新、對外貿易、文化地標等,預示著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牽引,廣東將繼續扎實推進前海等國家級戰略平臺建設。
關鍵詞1:對接香港
規劃建設港深西部鐵路、前海口岸
報告強調要“對接香港‘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提出深入實施“灣區通”工程,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以及“規劃建設港深西部鐵路、前海口岸”。
香港“北部都會區”的整合和擴容是計劃以鐵路為運輸系統主要骨干所帶動,其中就包括連接香港洪水橋/廈村至深圳前海的港深西部鐵路。2022年香港特區政府新的施政報告提出的“三鐵三路”六大交通基建項目,也包括長約8公里的港深西部鐵路(洪水橋至前海),以此加強香港北部都會區與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的銜接,使深港兩地聯合成為大灣區珠江東岸交通走廊的策略性樞紐。
半個月前,香港特區政府路政署表示,已與深圳市政府通過“推動港深跨界軌道基礎設施建設專班”及其技術小組,推動港深西部鐵路(洪水橋至前海)項目。其中首階段研究工作已完成,次階段研究將于2023年初展開,預計于2024年中完成。
“前海口岸”則于2021年底被海關總署納入《國家“十四五”口岸發展規劃》。根據規劃,前海將在前海灣內灣(媽灣片區)設置前海客運碼頭和跨境直升機航點,并配套設置客運口岸。這也意味著,前海未來可開通往來大灣區各城市的海上及空中客運航線,并與港澳地區形成快捷直達的交通聯系,前海通過打造陸海空立體交通網絡進一步提升核心地位。
隨著深港恢復通關,目前,深圳市政府也正加速開展前海口岸以及港深西部鐵路的規劃研究,以更好地對接香港。
關鍵詞2:金融集聚
抓好金融城和風投創投集聚區建設
報告提出“抓好前海深港國際金融城和風投創投集聚區建設”。
前海自開發開放以來,堅持聚焦深港金融合作,積極推進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持續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已率先在全國形成“六個跨境”的深港跨境金融創新實踐。截至2022年12月,前海注冊港資金融業企業占前海港企總數的21.76%。前海港資QFLP管理企業占深圳的91%;深圳24家港資QDIE管理企業、6家港資WFOE PFM企業均落戶前海,成為內地與香港金融業關聯度最高、合作最緊密的區域之一。
《前海方案》印發不久,前海即啟動打造前海深港國際金融城,推動建立與香港等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金融制度體系。目前已簽約入駐金融機構超230家,其中港資和外資金融機構占比近30%,前海成為港資等外資金融機構拓展內地市場的首選地。
2022年9月,深港首次聯動發布風投創投十八條措施,不僅涵蓋“募投管退”全流程、全生命周期扶持政策,還開創了深港兩地聯合發布政策的先河。該措施意在前海深港國際金融城內統籌優質產業載體,打造創新資本跨境流動便利、科創產業帶動能力突出的前海深港國際風投創投集聚區。目前已簽約入駐風投創投管理機構86家,其中包括國新風險投資、招商局創投、中銀股權、渣打股權、惠理股權等知名風投創投機構。
關鍵詞3:人才高地
打造大灣區
高水平人才高地重要“承載地”
報告提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高質量建設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為港澳居民在粵發展提供更加便利條件”,并特別要求“抓好前海國際人才港建設”。
作為全國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粵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區、深港人才特區和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前海在2022年招攬全球人才的態度十分積極。首個工作日即啟用“前海國際人才港”,為各類人才提供451項政務商務生活服務;為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港澳青年等6類人才提供包括出入境、辦公場地、人才住房、創業支持等100項專屬服務包;吸引愛思唯爾、波士頓咨詢、光輝國際等加盟“前海國際人才合伙人”。
全年線上線下累計服務海內外人才60多萬人次,推動前海就業港澳青年人數同比增長206%,高層次人才數量同比增加103%,并與香港聯合發布“2023年深港聯合招才引智計劃”。
同時,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北區正式開園,港澳青年“創夢”空間由4.7萬平方米擴展至13.9萬平方米,重點為成長性好、創新性強、發展佳、潛力大的企業、頂級科研機構的成果轉化和具有良好社會效應的項目提供發展空間。
未來,前海還將推出“全球現代服務業人才集聚計劃”,實施列明現代服務業人才清單、建立清單人才“直通車”等舉措,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的重要承載地。
關鍵詞4:科技創新
提升創新競爭力 推動科技體制改革
報告提出要提升創新競爭力,打造科技體制改革示范地、關鍵核心技術發源地、重要的原始創新策源地和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地。
《前海方案》發布后,前海被首次賦予“加快科技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重大任務,在現代服務業發展基礎上,疊加科技創新發展的戰略部署,為前海發展實現新突破。深圳市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也將前海與河套、西麗湖科教城、光明科學城一起,列入深圳四大戰略平臺,重點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極核。
2022年8月,前海發布支持科技創新的新扶持政策,聚焦“促進深港澳創新要素跨境融通、培育深港澳科技合作創新生態、構建知識產權生態系統、加快數字經濟發展、打造海洋科技創新高地”等推出系列措施,對從事戰略性新興產業、信息服務業、科技服務業等領域的機構及在其中工作的人,予以每年最高1000萬元和200萬元的扶持。
數據顯示,2022年1—11月,前海信息服務業在地企業4731家,其中港資企業294家,規上企業實現營收1306.09億元;科技服務業在地企業3466家,其中港資企業176家,規上企業實現營收59.5億元;已有1945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入駐前海。
關鍵詞5:對外貿易
加快建設前海跨境電商集聚區
報告提出“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培育引進一批貿易總部型企業、跨境電商龍頭企業、現代商貿流通領軍企業,新打造一批千億元級、萬億元級出口產業集群”。
過去一年,前海外貿成績亮眼。先是海關總署出臺支持前海的18條措施,接著前海入選“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前海綜保區進出口額則首次突破2300億元,同比增長近五成,單位面積產值全國第一,成為鏈接國際國內的最佳平臺之一。
除此之外,擴區后的前海也加速推出更多的行業“第一”、全國“首批”。比如,全國首個機場外貨運安檢前置站業務落地,實現深圳機場與前海綜保區航空貨運全流程貫通;海關總署唯一授權的“跨境貿易大數據平臺”地方試點已完成寄售貿易、海運時效分析等首批場景開發;“大灣區組合港項目”獲評國家首批營商環境創新試點改革項目和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復制推廣項目。2022年,深圳機場保稅物流中心進出口額突破180億元,居全國85個保稅物流中心首位。
2023年前海將持續推動外貿穩增長,包括加快建設前海跨境電商集聚區、打造ICT物料供應鏈中心、持續引進電子元器件頭部供應鏈企業;推動前海飛機、船舶等租賃業務發展;加快推動綜保區二期土地出讓、推動申報深圳空港綜合保稅區,以及推動跨境貿易大數據平臺建設、推動電子元器件與集成電路國際交易平臺建設。
關鍵詞6:文化自信
打造面向海外市場的文化集散基地
報告提出“要加強高品質文化供給,打造包括深圳歌劇院等在內的文化新地標”。同時,推進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以及壯大創意設計產業。
前海擴區后,現代文化產業體系能級得到較大提升。前海擬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前海文化藝術飄帶”,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重點發展創意設計、網絡視聽、動漫游戲、新媒體技術、現代時尚等產業,打造面向海外市場的文化產品開發、創作、發行和集散基地。
過去一年,重大文化項目如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濱海文化公園、海上田園等文化設施建成使用,前海石公園、深圳書城灣區城、深圳冰雪融城、KII ECOAST等文化新地標也在加快建設。已啟動建設的深圳歌劇院位于蛇口新街南側,未來將呈現一座建筑融入海濱、藝術融入生活的世界級公共文化地標。
同時,前海出臺扶持政策,對創意設計、字傳媒、影視動漫、文物博覽、藝術品典藏交易等文化創意企業,實施15%企業所得稅優惠;對文化創意服務機構予以每年最高2000萬元團隊貢獻支持,對于與香港合作制作電影的機構,每年最高可支持300萬元等。
初步統計,前海合作區有文化類注冊企業17234家,注冊且在地“四上”企業157家,注冊港資企業有622家。2022年營業收入達到500億元以上。
2022年前海全面深化改革開放
十件大事出爐
2022年是習近平總書記首次視察前海10周年,也是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印發《前海方案》一周年。站在新起點的前海,拉開了高質量發展“黃金十年”的序幕。
一年來,前海全面改革開放取得哪些成效?這十件大事最為值得關注。
一.國家部委、廣東省、深圳市全力推進《前海方案》落實,改革開放成果豐碩
二.推出“惠港九件實事”,深港合作更加緊密
三.制度創新指數位居全國自貿區第一,改革創新策源功能進一步凸顯
四.發布“前海全球服務商”計劃,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五.管理體制創新取得實質性突破,“政策紅利”全域覆蓋
六.深港首次聯合發布金融支持政策,金融業對外開放提質增效
七.深港國際法務區正式啟用,跨境商事法律適用規則銜接取得突破
八.獲評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外貿實現高質量發展
九.港交所前海聯合交易中心年交易額同比增長145%,實現“買全球、賣全球”
十.編制前海國土空間規劃,一批重大項目開工,城市新中心建設提速
Copyright © 深圳前海在線商務服務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責聲明 粵ICP備191427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