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廣東省人民政府聯合印發《關于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意見》(以下簡稱“前海金融30條”),提出30條金融改革創新舉措,為前海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重大合作平臺提供了堅實的金融支撐。本期“思與辨”主持人趙鑫就該話題與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金融發展與國資國企研究所執行所長余凌曲博士進行討論。
一、銜接對接、互聯互通、先行先試是特色亮點
主持人:“前海金融30條”有何特點?
余凌曲:一是制度創新。“前海金融30條”包括跨境支付清算新機制、離岸賬戶功能拓展與離岸金融創新、跨境電商等貿易新業態,跨境人民幣結算、深港“私募通”等一系列制度創新內容,將推動前海在人民幣國際化、資本項目開放、跨境投融資自由化便利化等重大國家戰略中先行先試,更好承擔國家使命。
二是需求導向。一方面,“前海金融30條”圍繞香港居民在大灣區生活、工作、創新創業等民生金融需求提出了可操作性的新舉措,有效解決港人“后顧之憂”;另一方面,圍繞前海“擴區”后科技創新、海洋經濟發展、制造業轉型升級等實體經濟需求,提出金融合作創新路徑,提升金融服務高質量發展能力。
三是系統集成。“前海金融30條”全面覆蓋金融業務創新、金融開放合作、金融監管協調、金融規則銜接、金融要素跨境流動等內容,對前海全面深化金融領域改革開放提出了一整套“綜合解決方案”,從而為前海開發開放提供最大化的政策賦能。
二、共同推進深港兩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主持人:“前海金融30條”能給深港合作帶來哪些積極影響?
余凌曲:一方面,可深化深港金融合作、實現雙贏。香港金融業可以利用前海平臺加快拓展大灣區及內地廣闊市場,大力發展離岸人民幣等創新業務,鞏固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深圳可以把握政策利好,加快打造港資等拓展內地市場的“首選地”,不斷提升深圳金融業的開放水平和發展能級。
另一方面,推動深港在科技創新、綠色發展、海洋經濟等領域深入合作。借助金融的強大資源配置功能,深港可以更好發揮各自發展優勢,加強資本、人才、科技成果、信息數據等資源要素的互聯互通和高效配置,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和產業發展生態,共同推進深港兩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三、金融往來的便利度是人們始終關注的焦點
主持人:“前海金融30條”提出優先開展服務民生領域的金融創新,為何首先從這一領域著手?
余凌曲:首先是政策訴求呼聲高。伴隨著前海合作區的開發開放,越來越多香港居民在前海工作、創業,迫切需要解決開立銀行賬戶、使用人民幣支付、薪酬匯回、信用融資等民生金融問題,“前海金融30條”提出切實解決方案有力地回應了相關訴求。
其次是帶動性示范性強。通過有效解決民生領域的跨境金融服務問題,前海將吸引更多香港專業人士、金融機構以及各類市場主體加快布局、長期發展,從而全面提升深港金融及其他經濟社會領域的合作水平。
第三是開展合作基礎扎實。前海聚集了一大批香港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深耕深圳及內地市場。在跨境征信合作、跨境監管協調等政策的支持下,港資金融機構可以更好地把金融服務網絡有效拓展到在內地生活工作的香港居民,為香港居民構建更優質、更便捷的跨境金融服務體系。
Copyright © 深圳前海在線商務服務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責聲明 粵ICP備191427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