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陳思琦 深圳報道
“軟聯通”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點和難點,其核心是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
4月6日,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粵港澳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典型案例(第一批)新聞發布會,揭曉20個具有先進性、創新性、示范性的典型案例。
其中,深圳市前海合作區首創的“創新跨境商事法律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入選典型案例。
此外,“粵港澳跨境信用報告標準互認”“港澳律師實現在大灣區內地九市便利執業”“‘灣區社保通’推動粵港澳社保事業深度融合發展”“‘港澳藥械通’助力健康灣區建設”等8項案例已在前海落地并取得成效。
實現跨境商事法律規則銜接機制對接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了解到,案例“創新跨境商事法律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的主要創新點,是通過“一個突破,兩個支撐,三方聯動”實現跨境商事法律規則銜接機制對接。
具體來看,“一個突破”指運用深圳經濟特區立法權出臺前海合作區條例,允許民商事合同當事人一方為在前海注冊的港澳臺資及外商投資企業協議選擇合同適用的法律,突破了《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需合同具有涉外因素方可適用域外法的規定。
“兩個支撐”指通過前海法院“港區調解”“港區陪審”制度和深圳國際仲裁院聘請香港法律專業人士擔任理事、仲裁員等參與國際仲裁制度保障落實當事人適用境外法的選擇。
“三方聯動”指通過成立粵港澳合伙聯營律師事務所、設立域外法查明專業機構和打造“一帶一路”法治地圖項目為當事人適用境外法提供服務保障和資源支撐。
據悉,該創新成果有效促進與港澳司法深度交流。截至2023年3月,前海法院適用域外法審理案件167件,其中適用香港法審理118件(居全國基層法院第一);深圳國際仲裁院2022年受理案件總爭議金額人民幣1272億元,躍居亞洲第一、全球前三;7家粵港澳聯營律師事務集聚前海。
除“創新跨境商事法律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外,20個典型案例中還有“粵港澳跨境信用報告標準互認”“港澳律師實現在大灣區內地九市便利執業”“‘灣區社保通’推動粵港澳社保事業深度融合發展”“‘港澳藥械通’助力健康灣區建設”等8項案例在前海落地并取得成效。具體包括:
粵港澳跨境信用報告標準互認:針對粵港澳三地信用服務機構信用報告不統一的問題,率先應用《基于跨境活動的企業信用報告格式規范》,將重點放在信用報告轉化上,轉化后可應用于深圳金融機構貸款審核,解決港企融資難問題。
港澳律師實現在大灣區內地九市便利執業:允許取得大灣區律師執業證書的港澳律師從事一定范圍內的內地法律事務,啟動建設港澳律師深圳執業服務中心,雙向激勵大灣區律師到前海執業。目前,共有35名大灣區律師在前海執業。
“灣區社保通”推動粵港澳社保事業深度融合發展:前海“e站通”服務中心首次開辦社保專窗,全面受理港澳臺職工居民參保登記、靈活就業等業務,為前海港人港企提供“一站式”服務。
“港澳藥械通”助力健康灣區建設:前海蛇口自貿區醫院入選“港澳藥械通”第二批指定醫療機構,建成并運營港澳居民服務中心,與港澳醫療衛生和健康服務開展銜接。
“域外法查明通”科技賦能破解域外法查明難題:前海法院創新域外法律查明與適用機制,構建全面充分的涉港因素認定規則體系及系統完備的域外法查明規則體系。
粵港澳大灣區工程師資格互認模式探索與標準制定:制定《香港工程建設領域專業機構執業備案管理辦法》《香港工程建設領域專業人士執業備案管理辦法》,香港工程建設領域專業機構和人士備案后直接授予執業資質、資格。
“跨境理財通”推動金融市場雙向開放:試點探索跨境理財通機制,多家銀行首筆試點業務率先落地前海,進一步惠及和便利三地居民財富管理需求,強化深港澳金融合作。
創新海關監管模式助力航空貨物便捷通關:將香港機場空運打板理貨服務前置到深圳前海綜合保稅區,形成“全國攬貨—前海集拼—機場直飛”的進出口貿易生態圈。截至2022年末,共有918.07億元貨物在前海離港空運服務中心集拼分撥全球。
“前海合作區始終堅持與港澳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實現高水平制度型開放,通過建立與港澳產業協同聯動、市場互聯互通、創新驅動支撐的發展新模式,已成為內地與香港關聯度最高、合作最緊密的區域之一。”前海管理局副局長王錦俠在發布會上表示。
Copyright © 深圳前海在線商務服務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責聲明 粵ICP備191427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