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級城市都有高度集中的涉稅集聚區
財稅領域素來是前海制度創新的重點,早在成立之初,前海就為破解內地個稅和企業所得稅稅率比港澳高的難題,在全國率先實施“雙15%”稅率優惠。
2021年初,《港澳涉稅專業人士在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深圳前海蛇口片區執業管理暫行辦法》修訂并印發,取消了港澳涉稅專業人士須考試方可執業的限制,也允許發起設立稅務師事務所等。同年3月,國內第一家由港澳投資的稅務師事務所在前海成立。
2022年底,前海在全球招商大會上發布了“六大集聚區”,其中之一就是在全國尚屬首個的“涉稅服務業集聚區”。2023年2月10日,深圳前海正式揭牌投用全國首座以稅務師命名的大廈——前海國際稅務師大廈,成為該集聚區的重點載體,首批吸引了30余家全國知名涉稅機構集中簽約入駐。
上述頻頻動作,在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金融發展與國資國企研究所執行所長余凌曲眼中并不意外。
“從全球范圍看,紐約、倫敦、香港等世界級城市都產生了高度集中的涉稅集聚區,孕育了成熟的涉稅服務產業,并形成了輻射全球的涉稅服務功能。”余凌曲認為,眾多國際化大企業選擇在這些地方設立總部,與享受到高水平、國際化的稅務、法律等專業服務密切相關。因為在其跨國經營發展中,往往只有頭部專業服務機構才有遍布全球的分支機構網絡,可及時、有針對性地為其進行稅務監管、提供咨詢服務及優質合法的納稅方案。
“涉稅服務業是高端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將推動前海和深圳服務業朝向高端化發展,加快產業升級。”余凌曲認為,打造涉稅服務業集聚區,可為深圳乃至全國企業提供接軌國際的涉稅服務,有利于建設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同時,促進深港稅務領域規則和制度更好銜接,從而推動各類生產要素更順暢的跨境流動,有利于深港合作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自下而上回應行業發展需求
為支持前海涉稅服務業集聚區,此次出臺的“18條”從“落戶獎勵”“經營獎勵”“合作獎勵”“國際化發展”等方面,均予以大力支持。而措施的制定既包含“自下而上”回應行業發展的需求和呼聲,也包含了“由上到下”促進行業發展轉型升級。
前海稅務局表示,在“18條”產業政策制定之前,特別是2021年港澳涉稅人士跨境執業創新制度在前海落地以來,一直高度重視解決港澳人士在前海執業的痛點堵點問題。
“我們主動與市局納服處、前海管理局專業服務業處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多次邀請港澳涉稅專業機構和人士召開意見征集座談會等,找準其在前海設立企業、企業經營、辦公用房、人才發展、人才住房等方面存在的堵點、痛點問題,積極尋求各項幫扶支持政策,幫助他們快速適應內地市場,并為地方政府科學決策提供有益參考。”前海稅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同時,也希冀其能發揮“指揮棒”作用,由上到下促進行業國際化發展和數字化轉型。
在深圳鈞正稅務師事務所行政主管樊賀亮看來,此次政策的制定體現了前海打造“全國涉稅服務行業標桿”正在實施的邏輯:首先,是以“扶持政策”讓涉稅服務機構聚集起來;其次是鼓勵稅務服務機構“做強做大”,最后是“港澳聯營,走出國門發揮全球影響力”。
“標桿的打造不能靠單一部門,每個稅所聯合起來發力,然后聯合港資、外資做強做大,才能把深圳前海的大船運轉、航行起來。”樊賀亮說,其所在稅所正準備入駐前海國際稅務師大廈,能與全國眾多知名涉稅服務機構一起入駐,讓其感到很榮幸。
為全國服務業制度型開放提供可行路徑
不過,余凌曲也直言,國內的涉稅集聚區尚處于初步階段,如何通過集聚區建設實現涉稅服務的產業化、規模化并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還需要前海持續探索。
“深港在涉稅服務等專業服務方面合作潛力巨大,但深化合作也存在很多體制上、制度上的障礙。比如,專業人士跨境執業涉及專業資質相互認可、法律和規則有效銜接等問題,需要以‘頂層設計’的思維推進解決。”余凌曲說。
可喜的是,前海在國家的支持下,正加快推動港澳專業人士跨境執業從制度突破到實踐突破。目前已有70位港澳涉稅專業人士辦理完成跨境執業登記,7家聯營稅務師事務所完成行政登記并已實際開展業務。
以首家成立的國正鄭鄭深港聯營稅務師事務所為例,該所團隊在內地和香港分別服務近萬家企業,通過事業的融合,不僅降低了代理企業跨國(境)投資的稅務風險,且通過聯營事務所這個窗口增強了港人港企來深圳創新創業的動力和信心。
“前海在該領域的突破,對未來我國推進服務業制度型開放和提升服務業國際化水平蹚出了可行路徑。”余凌曲說。
Copyright © 深圳前海在線商務服務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責聲明 粵ICP備191427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