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法治,尊重法律。
“法”是國際公認準則和制度保障,亦是一個城區營商環境的剛性需求。
作為國家批復的首個深港合作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示范區,前海在探索法系融合的路上不遺余力。
如今,法治已成為前海核心競爭優勢和主要驅動力,“法治化環境”位列全國自貿區之首,被港資外資企業認為是內地法治最開放區域。
法系融合,“港資港法”
前海位于粵港澳核心位置,也是“三種不同法域”交匯地帶,建設伊始即面臨兩難局面,一邊要打造深港合作區,但香港是英美法系,內地是大陸法系,兩地法律規則有異;一邊是港資外資均高度關注法治環境,異地投資顧慮尤甚。
“外商考慮異地投資要看多個因素,比如當地政治是否穩定、貨幣兌換是否方便,以及商事糾紛能否公平解決等。”香港律政司首任司長、著名律師梁愛詩高度關注前海法治建設,于數年前就出任深圳國際仲裁院理事會成員,在她眼中“在香港做不到的,在內地做不到的,可以在深圳(前海)這里先行先試”。
而前海也成為全國最早探索跨境法律合作的區域,幾乎在立法、司法、仲裁和律所等多領域同步“試驗”:
運用特區立法權出臺“前海合作區條例”,突破性地允許民商事合同當事人一方為在前海注冊的港澳臺資及外商投資企業協議選擇合同適用的法律。
前海法院則首創“港區陪審”“港區調解”制度,適用域外法審理案件184件,其中適用香港法審理121件、全國第一。
香港法制專業人士還可以仲裁員、調解員、代理人、專家、證人等五種身份參與前海國際仲裁,已有7家粵港澳聯營律所落戶前海。
“聯營律所對企業‘走出去’有直接助力,而這之前,內地企業到香港、中東和非洲等地做投資,只能委托當地或投資國的律所,要經歷了解和合作互信過程,成本往往是巨大的。而港澳律師、涉外律師則熟悉這類業務,可以遇到涉外商事交易前期綜合咨詢或遇到涉外法律糾紛,可為客戶提供一攬子服務方案。”
全國首家深港聯營律所、華商林李黎(前海)聯營律所管理合伙人丁華文認為,聯營律所不僅促進了三地同行間的交流與認同,還可以提供跨法系、跨地域的綜合性法律服務,溝通、制度和稅務成本大幅降低。
截至2023年5月底,深圳已有150名大灣區律師(獲得到大灣區內地九市執業資格的港澳律師),人數占廣東的一半以上,在大灣區內地九市中位居第一。僅前海執業的港澳律師就有72名,其中35名獲得大灣區律師資格。
“作為港資企業,我們對融入內地發展所要考慮的因素眾多,適合的法律環境和制度上的創新是我們選擇前海的重要原因。”港本土發展60年的老牌券商、香港勝利證券高級投資經理周武道在多個場合都如是解釋入駐前海的理由。
“前海通過‘一個立法突破,兩個裁判支撐,三方聯動’系統集成創新,實現跨境商事法律規則銜接、機制對接。”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院長符正平說。在該院發布“2022-2023年度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指數”中,前海制度創新、法治環境均居全國第一。
接軌國際,“走向世界”
隨著中國企業參與全球競爭增多和“走出去”動能增強,2022年1月4日,前海深港國際法務區正式啟用,致力于構建國際商事爭議解決中心、國際法律服務中心和知識產權保護高地的“兩中心一高地”,探索與國際接軌的規則制度。
被認為內地最國際化的深圳國際仲裁院(下稱“深國仲”)同時入駐,并通過合作方式引入8家國際組織和世界知名仲裁機構,與世界銀行國際投資爭端解決中心、聯合國貿易法委員會、國際商會國際仲裁院、內羅畢國際仲裁中心、新加坡國際調解中心、香港一邦國際網上仲調中心、澳門世界貿易中心仲裁中心等機構開展合作,布局遍及亞洲、非洲、歐洲、美洲等各大洲。
“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提升前海法律事務對外開放水平,也可以高水平參與國際合作,在前海打造國際商事爭議解決協同生態圈,助力外國投資‘引進來’,服務中國企業‘走出去’。”該院國際合作與發展處副處長遲文卉說。
遲文卉透露,2023年以來,該院新受理案件超過7000宗,同比增長43%。尤為值得關注的是,涉外案件當事人來源國新增了5個國家、累計達到140個國家和地區。
而2022年,該院受理案件總爭議金額人民幣高達1272億元,躍居亞洲第一、全球前三,同時個案最高爭議金額、受理涉外案件總爭議金額、涉外案件當事人來源國家和地區數量等均居全國之首。
“這從側面反映出我們被越來越多的境外主體所認可和選擇,前海作為國際商事爭議解決中心的功能也日益凸顯。”遲文卉說。
“其實在仲裁領域的競爭很激烈,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日本都花很大財力去推動。而深國仲受案數目不斷提高,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仲裁規則已跟國際接軌。”香港律師會仲裁委員會主席王桂塤說。
而在丁華文眼中,前海深港國際法務區的啟用,讓市場主體無論是參與訴訟、仲裁、調解等爭議途徑,還是委托律師提供代理、咨詢等訴訟與非訴法律服務,都可高效、精準、專業地滿足其需求。
“目前,我們律所已有40余名港澳籍律師,包括大灣區律師等23名,其中還有10余名涉外律師同時擁有美國、英國、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的律師執業資格,業務版圖擴展迅速。”丁華文說,隨著涉港澳和涉外商業交流活動的繁榮,其跨地域、跨法域涉外法律咨詢及訴訟服務量明顯增加,涉外法律服務能力也不斷增強。
2023年3月14日起,前海成為繼上海、海南之后,第三個可以開展中外律師事務所聯營試點的地區,向中外客戶分別提供涉及中外法律適用的法律服務,或者合作辦理跨境和國際法律事務。
這也是目前廣東唯一開展此項創新的試點區域,進一步提升前海對外開放水平。美國斐銳、美國布林克斯、英國夏禮文3家律所相繼在前海落戶駐深圳代表處。
數據顯示,前海已推出170多項法治創新成果,半數以上在全國和省、市復制推廣。前海深港國際法務區已引進六大類182家法律機構,落地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第一國際商事法庭的“司法終審”,與深圳國際仲裁院的“一裁終局”,形成“雙終局”架構。
Copyright © 深圳前海在線商務服務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責聲明 粵ICP備191427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