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集聚,前沿引領。
企業因分工而集聚,因集聚而成產業,因產業而形成集群。一個城區必須構建全鏈產業生態才能實現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
在前海,多元化產業空間在《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下稱《前海方案》)發布后,完全打開。
于是,金融、涉稅服務和跨境電商等優勢產業之外,前沿科技、海洋、天然氣貿易等新產業也在前海鋪展開來,讓前海的經濟基石更加堅實。
聚勢,優產更“優”
9月開學季,前海綜合保稅區里,馬士基供應鏈管理(廣東)有限公司(下稱“馬士基供應鏈”)的倉庫比以往更忙碌。
“我們每天有20-30輛車穿梭于深港之間,香港小學、初中幾百間學校的教材都是從我們這里配送過去的,所以每年開學這里都很熱鬧?!瘪R士基供應鏈總經理王文棟說。
而這只是馬士基供應鏈的一個小業務。自2015年入駐以來,這家公司已吸引包括戴森、泰勒梅、Tommy、CK等40-50個國際品牌,其中有1/3還把貿易、結算,甚至研發都放在這里。
“比如戴森的產品,韓國、日本、東南亞、美國、歐洲所有的訂單貨物都從這里發出去?!p十一’期間,中國市場每1000個訂單,就有4-5個從馬士基發出。每年作業量則超過1.5億件,進出口貿易額近百億元,其中跨境訂單占比達到80%以上?!蓖跷臈澱f。
在王文棟眼中,前海綜保區是唯一一個將“保稅”和“免稅”打通的區域,且疊加自貿區優勢,在所得稅、通關、人才等方面都有獨特優勢,如今已從單一的出口型倉庫升級成為供應鏈樞紐中心,實現業態升級和產業增值。
數據顯示,前海跨境電商龍頭企業集聚發展,數量已有117家,且各環節企業一應俱全。深圳運作的6個跨境電商監管場站,有3個在前海,處理貨量約占全市95%。2022年,前海跨境電商進出口額382億元,同比增長178.8%。2023年1-6月,跨境電商進出口額則已達205.1億元,同比增長近5倍。一如跨境電商產業在前海迭代升級的發展,前海如金融、法律、涉稅服務、融資租賃等多個優勢產業都實現優化,聚力成勢?!?a href="http://www.shtdsfj.cn/" target="_blank" title="前海">前海深港國際金融城產業集聚態勢非常顯著,各類港資、外資金融機構正加速布局,有利于發揮集群優勢,協同合作,促進資源的交流和共享。”作為首家入駐金融城的港資機構,恒生前海基金總經理劉宇表示,公司在管公募基金已達到22只,總規模超過200億元。
“目前,我們已經跟入駐金融城的其他證券公司開啟了合作。未來,將繼續發揮公司港資背景、跨境基因,利用前海區位優勢和政策資源,積極探索金融創新和專業資產管理機遇,發展特色跨境金融業務?!眲⒂钫f。
今年2月,中國人行等發布的“金融支持前海30條”出臺后,金融機構踴躍探索,一批全國先行先試的政策措施快速落地見效,以深港賬戶通、匯款通、融資通、貿易通、金融服務通、跨境理財通“六通”為代表的深港金融合作新格局加速形成,推動前海成為支持香港融入國家金融改革開放新格局的最佳區域。
截至目前,前海自由貿易(FT)賬戶跨境收支超4648億元,與香港發生的跨境收支占比82.1%。前海深港國際金融城已入駐匯豐集團、瑞銀集團等312家全球金融機構,82家是港資外資;風投創投集聚區已入駐130家風投創投及國際資管機構,管理基金規模1619億元。
謀遠,新產更“新”
《前海方案》發布后,前海面積擴區至原來的8倍,擁有了國際機場、港口碼頭、會展新城、海洋新城、保稅區、制造業工廠等要素,海陸空鐵齊備,多元化產業前景完全打開,前海著手新產業布局,謀遠篤行。
2022年底,前海啟動首批包括“風投創投、融資租賃、天然氣貿易、跨境電商、涉稅服務業、高端智庫”等集聚區建設,此前極少提及的天然氣貿易引起坊間關注。
深圳本地天然氣貿易主體不算多,但卻是重要的天然氣(LNG)進口大市,全國22個LNG接收站中有3個都在深圳,約占全國總接收能力的1/6。為此,深圳希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天然氣貿易樞紐城市,并構建了“一區一廊一中心”的發展格局,培育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其中的“一區”,就是“前海天然氣貿易集聚區”。
“當前,亞洲乃至全球的天然氣交易主要集中于新加坡,從國家戰略或國際政策層面,中國都需要打造一個替代或與之并駕齊驅的全球交易中心,前海這一建設是站在未來戰略角度的大膽謀劃、長遠構想。”中聯信團液能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德旭認為,前海作為國家重點開發區,扶持政策相對其他城市更有優勢,是天然氣貿易企業的優選地。
“以天然氣純貿易企業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的核發事項為例,前海實行告知承諾制,大幅壓縮辦理時限,而有的城市則需要跑3-4次才能辦好一個環節的事項。同時,前海還創新為進駐企業集中辦理一批行政事務,服務新穎、高效?!?/p>
王德旭說,前海專門為首批進駐的天然氣企業組了微信群,里面有應急、稅務、市監等各部門聯絡人,為落地企業提供政策咨詢、工商登記、?;C辦理、經營納統全流程指導服務。
目前,天然氣貿易集聚區已引進中海油、中燃、新奧等55家天然氣貿易龍頭企業,今年1-7月貿易額達120.6億元。
海洋經濟則是另一個前海重點發力的新產業。
現在的前海擁有600平方公里海域、68公里海岸線、13個海島、6個港口碼頭、5個一類口岸。《前海方案》則提出要加快建設現代海洋服務業集聚區,打造以海洋高端智能設備、海洋工程裝備、海洋電子信息(大數據)、海洋新能源、海洋生態環保等為主的海洋科技創新高地。
截至2022年底,前海已有注冊涉海企業約3400家,集聚了招商工業、中集海工、亞太星通等一批海洋龍頭企業,國家、省、市涉海創新載體12個,規劃建設海洋新城、大鏟灣藍色未來科技園、深港·海洋總部經濟產業生態園和赤灣海洋科技產業園4個涉海產業園區。
其中,海洋新城正開展產業項目謀劃,力爭2023年儲備一批意向企業與項目,2024年有知名企業和重大項目落地。
大鏟灣藍色未來科技園已建成,重點發展海洋電子信息產業、海洋智能裝備等領域,培育發展海洋現代服務業,目前正在招商引資當中。
深港·海洋總部經濟產業生態園將圍繞智慧港口業務主線,以航運服務、涉海金融服務、海洋數字科技、海洋高端智造等為重點方向,積極引進優質涉海資源。
赤灣海洋科技產業園則重點建設海洋電子信息產業基地、海洋工程與高端裝備研發基地、海洋科技成果轉化推廣基地三大基地,目前正在向深圳市發改委申報深圳市2023年重大項目。
Copyright © 深圳前海在線商務服務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責聲明 粵ICP備191427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