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離前海2000多公里的南海里,一個個仿佛巨型膠囊般的存儲器浸在海底,“棲居”內部的數據中心借助海水天然冷卻系統實現大幅節能,意味著全球首家商用海底數字中心服務商——深圳海蘭云數據中心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海蘭云”)布局的首個項目成功孵化。
同在南海海域里,更遠處的大國重器“藍鯨1號”在海上繁忙作業。這是中集集團制造的全球最先進超深水雙鉆塔半潛式鉆井平臺,于2017年首次成功試采“可燃冰”。除了它以外,一系列在海上“辦公”的小伙伴——“藍鯨2號”“藍鯨3號”也正鉚足勁兒向海洋的更深、更遠處進行探索。
在前海媽灣港,這里用上了5G、北斗、Ai等智慧手段,裝貨、卸貨以往還需師傅們人工完成,而今在智慧系統的幫助下,操作師傅們只需要遠程“抓娃娃”,便可完成上萬集裝箱的裝配,幫助它們運往世界各地……
前海是深圳布局“20+8”產業中海洋經濟的重要承載地。根據《深圳市海洋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深圳將以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為總目標,打造全國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引領區、全球海洋科技創新高地。
而在兩年前,《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下稱《前海方案》)就已對前海在發展海洋經濟做了具體部署,提出前海合作區要“集聚國際海洋創新機構,大力發展海洋科技,加快建設現代海洋服務業集聚區,打造以海洋高端智能設備、海洋工程裝備、海洋電子信息(大數據)、海洋新能源、海洋生態環保等為主的海洋科技創新高地”。
600平方公里海域、68公里海岸線、13個海島、6個港口碼頭、5個一類口岸……前海,這片“海洋經濟”的新藍海,擁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被外界寄予厚望。
截至2022年底,這里注冊涉海企業約3400家,集聚了招商工業、中集海工、亞太星通等一批海洋龍頭企業,涉海創新載體12個(國家級3個,省級3個,市級6個)。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行先試區,前海正在匯聚全球海洋創新資源,積極發展海洋經濟,展現“向海圖強,乘風破浪”的雄心壯志。
集聚 | “這里是發展海洋經濟綜合要素最好區域”
“海洋經濟”是什么?對于許多人而言,這個經濟學術語仍很新鮮。然而,對于15年前便涉足海洋工程的中集集團而言,該詞是對其長期所做海洋開發工作的另一重定義。
2008年,海運巨頭中集集團收購了位于山東的煙臺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由此開啟了在海洋工程領域的布局?!暗?015年,我們感受到海洋企業正面臨著面向南海開發的重要歷史機遇,便將中集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落戶到了深圳前海?!敝屑Q蠊こ逃邢薰局砜偛藐愑行⒒貞浀?。
涉海企業選址有何考量?“靠?!薄翱蛻簟薄叭瞬拧薄翱萍肌钡仁顷P鍵因素。陳有孝說,當時在謀劃深圳這家公司,主要考慮幾項標準:首先是要靠近南海,其次要更貼近海洋新能源客戶,再則是希望有更多資金、人力、資源、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和扶持?!熬C合幾個要素來看,前海是最好的?!闭蛉绱?,中集海工早在2015年就入駐前海,成為了前海蛇口自貿片區掛牌后的首批入駐企業。
“在前海這些年,我們切身感受到了它的優勢?!标愑行⒄J為,這既得益于深圳本身的資源條件,如電子信息產業的集聚、對人才的吸引力以及創新創業的活力,又得益于前海管理局針對前海合作區出臺的大量創新政策,“《前海方案》專門提到了高端海洋服務業集聚區的定位,我們作為海洋人都非常振奮”。
與中集海工同處前海深港合作區的深圳海蘭云也看中了前海作為深圳“特區中的特區”的區位優勢。
2020年,為解決數據中心耗電量大的、占用土地資源的困境,深圳海蘭云公司引入加拿大的海底工程技術,在寶安區創業起步后,正式進駐到了前海。三年時間,該公司已申請專利83項,完成三套海底數據中心下水運行。
“我們選擇前海最大的初衷,一方面這(海底數據中心)是特別新興、快速發展的行業,需要最尖端的人才和技術,而這些人才和技術的聚集點就在前海。” 深圳海蘭云數據中心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蘇洋表示,海底數據中心是海洋產業和電力、電子行業的集合,而深圳在電力、電子行業有很好的積累。同時,前海片區聚集了很多海工基礎雄厚的企業,能提供生產制造以及集成總包的技術能力,因此選擇在此“筑巢”。
探索 | 信息科技+海洋裝備,在藍海里探索“綠色”寶藏
與其他地方比,前海的海洋企業有何特點?走進產業園區,不難發現,利用深圳這一數字高地,將信息科技與海洋裝備相融合,同步探索藍海中的“綠色經濟”,正是前海海洋企業的發展特色。
2015年起,中集海工便把海洋的電子信息化作為公司發展的關鍵方向。“也就是大裝備、大集成部分,放在北方的建造基地來完成,但是涉及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工作,放在深圳完成,這是我們第一個布局?!标愑行⒄f道。
隨著該戰略方向發展,中集海工的國家工程實驗室、海洋工程領域的制造業創新中心等紛紛在前海成立,在智能化、數字化、信息化方面大展拳腳,并將許多成果應用到了自身裝備上。
“比如在藍鯨一號執行可燃冰試采任務時,其身處距離海岸數百公里、水深達數百米的極端環境。有鑒于此,我們將信息系統和藍鯨一號結合,實現了實時數據對接和信息傳遞。這樣,平臺捕捉的信息,便可在實驗室監測到,并能對操作進行風險分析和預警,起到‘陸海統籌’作用?!标愑行⒔榻B道。
除了海洋油氣開發裝備,中集海工還發力產業轉型,將海洋新能源,尤其是海上風電,以及深海養殖的裝備等納入為其主要業務架構。
“目前,中集海工已形成以海洋油氣開發裝備、海洋新能源裝備、深海養殖裝備以及海洋空間利用為主的四條產業賽道。從一個傳統的油氣裝備公司,成功轉型為一家為海洋開發提供全方位裝備服務和一體化解決方案的領先企業?!标愑行⒏爬ǖ?。
與中集海工不同,海蘭云則聚焦海洋空間的利用,深耕海底數據中心細分領域,致力于“3060雙碳”目標下的綠色產業開發。
據了解,數據中心產業已有20多年的發展歷史,但現有數據中心產業能耗問題嚴重,該產業占全部國民發電量的2%-3%。
“相比較陸地數據中心,海底數據中心整體能耗將降低30%-40%,同時還能把陸地上放數據中心的土地資源完全釋放出來?!碧K洋介紹,在陸地,1萬個數據中心的機器將占據10萬平方米的建筑面積,而如果放在海底,陸地的面積則幾乎可忽略不計。
“原來國家戰略講求‘東數西算’,就是把陸地數據中心遷移到西部,緩解部分能耗和土地問題,海底數據中心方案實際上是對陸地數據中心方案的有利補充,通過將部分陸地數據中心遷移到海底,最終實現‘陸海統籌’,這大概是我們的理想和方向?!碧K洋說道。
除解決耗能問題,海底數據中心還有可靠性高等優點。由于海底數據中心置身海底環境,內部是無氧無塵、惰性氣體圍繞的環境,能大幅降低內部設備的故障率,這樣的優點為市場提供了新的選擇。
“深圳擁有騰訊、百度、字節等大量數據中心應用客戶,電子信息產業發達,銷售市場空間巨大,并擁有多家龍頭涉海企業,海洋經濟規模龐大,因此海底數據中心項目的落地,將有效增強深圳海洋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碧K洋對這片“新藍?!卑l展充滿信心。
布局 | 規劃“海洋集群” 先行先試樹立標桿
隨著越來越多優秀海洋企業的入駐,前海在海洋經濟的“頂層設計”上也越來越明晰:目前,前海范圍內規劃建設海洋新城、大鏟灣藍色未來科技園、深港·海洋總部經濟產業生態園和赤灣海洋科技產業園4個涉海產業園區。
在深圳的南部,一片面積為6.86平方公里的海洋新城正在積極籌建中。目前,有關方面正全力以赴開展產業項目的策劃和規劃工作,目標是在2023年儲備一批具有潛力的企業和項目,并在2024年吸引知名企業和重大項目進駐。
在大鏟灣,一個名為“藍色未來科技園”的地方,正展現出蓬勃生機。該科技園將建成一個集科技研發、檢驗檢測、產品中試、成果展示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優質平臺,園區將重點發展海洋電子信息產業和海洋智能裝備等領域,同時積極培育海洋現代服務業的發展。
深港·海洋總部經濟產業生態園,位于媽灣大道和月亮灣的交匯處,隱于媽灣智慧港的背影中。該園區將圍繞智慧港口的核心業務,重點推動航運服務、涉海金融服務、海洋數字科技、海洋高端智造等相關產業的發展。這里,優質的涉海資源將如繁星般積極匯聚,形成緊密而活躍的產業生態圈。
而在赤灣,一個投資總額約100億元、占地面積12.5萬平方米的海洋科技產業園項目正在規劃中。這個園區將重點建設海洋電子信息產業基地、海洋工程與高端裝備研發基地、海洋科技成果轉化推廣基地三大基地,致力于推動海洋科技產業的發展。
前海,這個先行先試的區域,正通過海洋科技和產業園區項目的建設,展現對未來海洋經濟發展的信心。這些項目的實施,不僅將推動深圳海洋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將為深圳在全球海洋科技和產業領域樹立新的標桿。
“《前海方案》里明確了前海許多先行先試的指導性方針,對于開發海洋經濟而言非常有益。”陳有孝說,在海洋開發方面,當前很多邊界條件并不甚清楚,同時,海洋新能源、深遠海養殖等,都處于行業發展的前期,大量的政策法規條文仍不完善,這正是需要前海去突破和嘗試的。
Copyright © 深圳前海在線商務服務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責聲明 粵ICP備191427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