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香港特區政府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在香港立法會上透露,擬新建的港深西部鐵路將連接香港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至前海,而北環線支線項目則會直接連接北部都會區和深圳新皇崗口岸。其中,港深西部鐵路(洪水橋至前海)項目次階段研究預計明年年中完成,而北環線支線項目的詳細規劃和設計擬于同一年內展開。
港深2021年成立港深跨界軌道基礎設施建設專班
林世雄日前在立法會會議回答議員提問時表示,在港深陸路口岸方面,目前港鐵羅湖站及落馬洲站已分別與羅湖及福田口岸相連,有效推動港深兩地的經濟合作和人員互動。為進一步促進大灣區互聯互通,港深兩地政府在2021年就成立了“港深跨界軌道基礎設施建設專班”,共同構建“軌道上的大灣區”,并推動港深西部鐵路(洪水橋至前海)、北環線支線兩項跨境鐵路項目。
其中,港深西部鐵路將連接香港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至前海,加強香港北部都會區與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的銜接。香港段約8公里,可在香港境內鐵路沿線(如廈村及流浮山)增設車站。洪水橋站預留延伸的彈性,并通過現有和其他規劃中的鐵路項目接駁至香港其他地區。
據林世雄透露,目前香港特區政府也就港深西部鐵路(洪水橋至前海)項目進行次階段研究,預計2024年年中完成。
北環線總長約10.7公里 預計2034年竣工
另外,擬興建的北環線支線也將為香港北部都會區和深圳新皇崗口岸提供直接鐵路連接。港深雙方正積極推進相關規劃工作,并期望同樣于2024年內開展項目的詳細規劃及設計。
10月6日,香港路政署披露香港北環線方案——這是一條貫穿香港北部都會區的軌道線。根據其發布的公告,計劃于現有的屯馬線錦上路站及東鐵線古洞站之間,建造北環線主線。擬建的北環線主線為長約10.7公里的地下鐵路,將連接現有的東鐵線和屯馬線。
擬議北環線分兩期推進:第一期將在落馬洲支線上增設古洞站,預計于2023年動工,目標于2027年竣工;第二期包括約長10.7公里的鐵路,以連接錦上路站及古洞站,并于新田、牛潭尾及凹頭設三個中途站,預計于2025年動工,目標于2034年竣工。
擬議位于古洞的鐵路車站,將是現有落馬洲支線上介乎上水站至落馬洲站之間的一個中途站,距離落馬洲站一站之遙,而落馬洲站與深圳福田口岸直接連接。
而根據深港雙方此前披露的信息,深圳新皇崗口岸已經預留了香港北環線支線接入的條件。擬議北環線支線全長約5.8公里,走線由主線的新田站出發,途經新田科技城和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接入深圳新皇崗口岸。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也計劃在現有皇崗口岸、一號通道升級的基礎上,引入香港北環線支線,并在“協同創新區”規劃新增跨境通道,打通深港之間密度最高的跨境通道。
8月印發的《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指出,皇崗口岸在2025年將完成翻新工程,到時將與香港的北環線聯接。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分為深圳園區和香港園區。深圳園區已經運作3年,落戶項目達150個。集聚了一批高端科研人才,初步形成了國家重大科研平臺、世界500強研發中心、香港高校科研項目、深港獨角獸企業、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平臺等科創集群,聚焦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
9月7日,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正式開園,首批16家香港企業機構組團入駐。這是香港科學園在內地設立的首個分園,是內地首個由港方運營、適用國際管理規則的科研空間,是河套合作區內首個享受深港兩地聯合評審、聯合支持獨特政策的科創園區。
此外,林世雄還透露,香港特區政府將會配合新界北下一階段發展——新界北新市鎮及文錦渡的規劃工程研究,探討將更多陸路口岸接駁至香港鐵路系統的可行性。
相關閱讀:把規劃中的北環線向北延伸 接入深圳新皇崗口岸
2021年10月6日,香港特別行政區前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立法會發表2021年施政報告,其中重點提及建設香港北部占地約300平方公里宜居宜業宜游的都會區。
為實現港深同城化發展,“施政報告”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軌道交通項目。
林鄭月娥表示,北部都會區的整合和擴容工作,會由以鐵路為運輸系統主要骨干所帶動。特區政府探討將東鐵線延伸至深圳羅湖,并在深方設立“一地兩檢”口岸,在現有羅湖站及上水站之間增設一個非過境鐵路服務的新鐵路站,以釋放羅湖/文錦渡及上水北一帶的發展潛力。
林鄭月娥還提及,連接洪水橋/廈村至深圳前海的港深西部鐵路(已經納入廣東“十四五”規劃,被稱為“港深西部快軌”),把正在規劃的北環線向北延伸,經落馬洲河套地區(河套地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港深創科園)接入深圳的新皇崗口岸。
此外,將北環線由古洞站向東延伸,接駁羅湖、文錦渡及香園圍一帶,再南下經打鼓嶺、皇后山至粉嶺;探討興建尖鼻咀至白泥自動捷運系統的可行性,以帶動該區和流浮山的發展。
Copyright © 深圳前海在線商務服務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責聲明 粵ICP備191427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