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區報試刊第一期即對蛇口進行了報道。 (資料圖片)
1979年7月8日,蛇口工業區基礎工程正式破土動工。“開山第一炮”如同春雷炸響神州,成為改革開放的啟幕樂章。 (資料圖片)
1981年底,一塊寫著“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巨型標語牌被豎在了蛇口工業區最顯眼的地方。(資料圖片)
2023年 前海
1981年6月6日,《深圳特區報》試版第一期面世,就關注蛇口、報道蛇口。這篇題為《蛇口工業區初步奠定基礎》的稿件,報道自1979年7月蛇口工業區基礎工程正式破土動工以來,實施的“五通一平”(通水、通電、通車、通航、通電訊及平整土地)勝利完工。短短幾行字,讓人真切感受到“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敢闖敢試的特區精神。
打破“大鍋飯”拉開分配制度改革序幕
“蛇口工業區動工建設的時候,我在現場主要負責‘五通一平’的施工,而阻礙實現‘五通’的五灣與六灣之間的山頭成了‘攔路虎’。為此,我們對這座超過500萬立方米的山頭實施爆破,于是就出現了照片的這個場景。”73歲的李新初當年是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局的員工,參與了蛇口工業區的建設,看著開山炮硝煙騰起的老照片,他回憶說,這聲炮響被稱為“開山第一炮”,現場特別震撼,有一種移天換地的感覺。
李新初介紹,建設之初的條件非常艱苦,所有建設工程幾乎都要靠人力完成,當年計劃經濟體制內實行八小時的工作制,干多干少,都是一樣,工程進度十分緩慢。
“蛇口工業區開工建設沒多久,就宣布了一個消息,工地將實行定額超產獎勵制度,工人每天必須裝運規定數量的石料,但超過這個定額后,多拉一車,就給予現金獎勵。”李新初說,這種制度直接激發了巨大的生產力。從那時起,工地上的工人們,每天平均運石料比之前多出好幾倍,一個月下來,每個人都能多拿很多的獎金。
就此,創造出多項全國之最的經濟體制改革在蛇口工業區拉開序幕:1981年,蛇口工業區率先實行招聘用人,并率先實行干部聘用制。1983年,蛇口工業區率先打破平均主義“大鍋飯”,進行工資改革,實行崗位工資,并實行職工住房商品化改革。
“蛇口模式”奠定改革開放理論實踐基礎
1979年,蛇口工業區建立,先行先試、勇立潮頭,在這片中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上,創造了無數“第一個”。由政府賦予較大的自主權,由一個企業自籌資金,獨立開發、建設、經營、管理的獨特區域開發模式,也被稱為“蛇口模式”。
隨著時光的流逝,城市發展經歷了保留、傳承與重塑。45年崢嶸歲月,深圳從一個邊陲小鎮蝶變成一座繁華的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在這一發展過程中,一代代特區建設者們,為這座年輕的城市留下無數值得珍藏的記憶。
“1984年,我第一次背著照相機上大南山,當我從前海把鏡頭轉到南山后海,就想記錄所有,今后好對比。由此,邁開了我拍攝蛇口滄海巨變的腳步。”陳宗浩,1980年調來深圳,原深圳南油集團機關工會主席、高級政工師,現年78歲,多年來,陳宗浩不僅通過攝影抒發對深圳的情感,還將自己從不同角度拍攝的深圳全景用素描的方式繪成百米長卷。
“那時候我工作的地方就在蛇口工業區旁邊,工業區的每一點變化和成就,我都親眼目睹。”陳宗浩告訴記者,正是因為有了敢為人先的“蛇口模式”,才會有蛇口的今天。
1983年3月20日,《深圳特區報》報道了在“蛇口模式”下,蛇口工業區對餐廳經理、廚師的公開招聘考試。得益于“蛇口模式”的蛇口工業區運用經濟手段,孵化了一大批優秀企業,例如,1982年,新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企業——中國南山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成立。1986年,蛇口工業區在內部結算中心基礎上創辦招商銀行。“蛇口模式”也為中國其他地區推行改革開放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及實踐基礎。
“特區中的特區”:前海合作區
對歷史最好的紀念,是創造一段新的歷史。2010年,勇擔開放新格局的號角在深圳灣另一端的前海吹響。同年8月26日,國務院正式批復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2015年,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前海蛇口片區正式掛牌成立。與蛇口半島連接的前海,啟動了新一輪改革探路。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金融改革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示范區……前海依托國家賦予的比經濟特區還特殊的先行先試政策,啟動了一系列探索,在激情四射的土地上又書寫了新的創新創業故事。
港澳青年內地發展“第一站”
“我和妻子因前海而相識,所以我們和前海有著很深的緣分。”香港創業青年、創博匯基金董事長劉佳告訴記者。2010年,劉佳和妻子在前海舉辦的一場展會上相識、相戀。彼時劉佳正在香港尋找新的創業機會,妻子則已在前海工作。戀愛之初,最先考驗這對深港情侶的是距離問題。“那時候的前海,比較現在的前海,差距實在太遠了。我和妻子開車都是要跟隨泥頭車進來,道路很多都沒完全建好,很多都是‘斷頭路’,特別是靠近海邊,什么都沒有。”劉佳說。
2014年,一次偶然的機會,讓劉佳得知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對創業港青給予優厚的創業條件。于是,劉佳來到了前海。
“2014年,前海陸續通了地鐵、道路大多完全建好,去南山、福田都方便了不少,特別是有了商場、餐館和超市等生活配套設施。”劉佳介紹,來前海發展后,自己多次參加面向港澳人士的試點項目,感受到前海對于港人的包容度持續增強。目前,前海創博匯加速中心已經孵育了17支團隊,入駐團隊今年已獲得融資約7400萬元。
資金扶持、創業就業資源多樣化,協助子女入學……不少港青到前海,“宜居宜業”成為他們的第一印象。特別是《前海方案》發布兩年來,各種配套政策相繼落地,前海,早已成為港澳青年內地發展的“第一站”。今年1月至5月,前海實際使用港資15.13億美元,擁有港資企業近萬家,在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始終發揮著“橋頭堡”作用。
“前海模式”引領高質量發展動能澎湃
依托香港,服務內地,面向世界。今日的前海合作區同蛇口模式一脈相傳,創造出了“跨越式發展、創新型改革和高水平開放”的“前海模式”。
根據《前海方案》,包括蛇口及大小南山片區22.89平方公里、寶安中心區及大鏟灣片區23.32平方公里、會展新城及海洋新城片區29.36平方公里、機場及周邊片區30.07平方公里的土地,被納入前海合作區范圍,前海合作區總面積由14.92平方公里擴展至120.56平方公里。
在濱海文化公園觀月臺倚欄遠眺,寶安中心區拔地而起的高樓,和前海樓群融為一體,共同構建成新的城市天際線。加入前海“大家庭”以來,寶安中心區持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全面深化改革創新試驗平臺,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不斷構建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讓前海作為“最濃縮最精華的核心引擎”功能持續增強。
發力制度創新,深化改革激發新活力,是前海最鮮明的底色。多年來,前海不斷出臺改革政策措施,創造了大量“全國首個”“全國率先”“全國第一”;搭建各類平臺,拓寬產業空間,打造先行先試、邊行邊試、合作共試的制度創新“前海模式”,成為吸引各類企業前來投資興業的“金字招牌”。前海的奇跡正是以其精雕細琢,精耕細作的生動實踐,再次讓世人見識了改革開放的深圳速度。
特別是在《前海方案》發布后,制度創新范圍更廣、層次更深,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穩,持續推進投資、貿易、金融、法治、人才、體制機制等領域改革開放創新。前海搶抓深圳綜合改革試點重大機遇,制度創新“前海模式”不斷豐富、碩果累累,高質量發展勢頭更好、動力更強。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前海合作區正在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加快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創新試驗平臺,穩步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奮力在“大前海”創造“大未來”。
數據說
·1979年:7月8日,中國改革開放開山“第一炮”在蛇口炸響。
·上世紀90年代初:蛇口的人均GDP已經達到了5000美元
·2010年:8月26日,國務院正式批復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
·2015年:4月27日,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前海蛇口片區正式掛牌成立。
·2022年:前海實際使用外資58.64億美元,占深圳市53.5%;實際使用港資56.08億美元,增長3.4%,占全市55.2%。
·2023年:上半年,前海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83.1億元。
·截至目前:前海共有78項制度創新成果在全國復制推廣。
Copyright © 深圳前海在線商務服務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責聲明 粵ICP備191427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