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聯合交易中心成為深圳首家“千億級”大宗商品交易平臺。 (受訪單位供圖)
據前海聯合交易中心透露,截至2023年11月27日,該中心當年累計成交金額1158億元,成為深圳首家“千億級”大宗商品交易平臺。
從2019年的16億元到2023的破千億元,聯交中心發展壯大的迅猛勢頭背后,是以市場化、國際化為鮮明特征的國家級現貨交易所,探索服務實體經濟新模式和服務新發展格局開山鑿路的階段性成果縮影。
人民幣計價結算的國際化交易平臺
據悉,作為深港合作的重點示范項目,由香港交易所集團(占比90.01%)與深圳前海金融控股(占比9.99%)共同發起設立的深圳前海聯合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自2018年10月19日正式開業以來,陸續推出氧化鋁、鋁錠、鋁棒、銅桿、電解銅、天然氣、水泥、鋁卷、大豆等9個品種,目前已發展成為橫跨基本金屬、能源、建材、農產品的全國性、跨品類、綜合性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平臺。平臺現有實體產業客戶1300余家,34個指定交收倉庫庫區和11個廠庫提貨點,覆蓋全國主要產業聚集地、消費地和港口,正加速打造“買全球”“賣全球”國際化交易平臺。
在跨境人民幣結算推廣方面,前海聯合交易中心始終堅持人民幣計價結算。今年2月,中國人民銀行等五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意見》中明確,依法合規建設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平臺。支持香港交易所前海聯合交易中心開展大宗商品跨境現貨交易人民幣計價結算業務。依法合規拓展香港交易所前海聯合交易中心的業務及功能,有序豐富交易品種,增強大宗商品定價能力。
今年11月中旬,為了滿足跨境業務中多樣化的結算需求,前海聯合交易中心進一步推出了付款交單結算(D/P)和國際信用證結算(L/C)兩個線上支付工具,為產業客戶在線上開展跨境交易提供了更多便利。
助力深圳打造天然氣貿易樞紐城市
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支持香港交易所前海聯合交易中心建成服務境內外客戶的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平臺,探索服務實體經濟新模式”。2021年9月6日,《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再次強調“支持香港交易所前海聯合交易中心依法合規開展大宗商品現貨交易”。
在政策支持和指引下,前海聯合交易中心從開業以來逐步將品種自鋁產業鏈拓展到銅產業鏈,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初步發揮,平臺價值得到市場的肯定,金融級的風控體系也得到了政府監管機構的認可。
基于在鋁和銅品種上積累的成功經驗和良好的市場反饋,國家發改委2019年底批復“積極支持前海聯合交易中心加掛深圳天然氣交易中心牌子,開展多品種天然氣交易”,2020年6月,深圳發改委轉發深圳市人民政府關于同意在深圳前海聯合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加掛“深圳天然氣交易中心”牌子,前海聯合交易中心于同年11月26日正式上線天然氣品種,成為經國家發改委批復設立的全國第三家、粵港澳大灣區首家天然氣交易中心。
2022年10月18日,深圳市發改委發布的《關于支持開展天然氣貿易 助力打造天然氣貿易樞紐城市的若干措施》中提出,高標準建設前海天然氣貿易集聚區,助力深圳市打造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天然氣貿易樞紐城市。更是拿出真金白銀支持天然氣貿易企業在深圳天然氣交易中心進行交易,例如對在前海經營的賣方企業按其在平臺交收金額的萬分之三給予獎勵,單個企業年度最高獎勵不超過600萬元。鼓勵企業到交易中心進行線上掛牌報價,對于年度發起掛牌不低于50個交易日的報價客戶,可按照其在平臺最終交收金額的萬分之一給予額外獎勵,單個企業年度最高獎勵不超過100萬元。
推動形成農產品人民幣價格標桿
眼下,前海聯合交易中心業務快速增長,多品種發展的綜合效應顯現,在填補國家級現貨交易所領域空白的同時,也已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市場基礎設施。
以大豆品種為例,前海聯合交易中心的重點品種大豆自2022年4月29日正式上線以來,已實現通過交易平臺對接CIPS系統,完成大宗商品貨款的人民幣跨境結算,為進口大豆現貨交易市場業務的快速提升提供了成熟的基礎。截至2023年11月27日,大豆品種年度累計成交量達到492萬噸、年度累計成交金額208億元,在平臺整體交易額中占比接近20%。
本月,前海聯合交易中心計劃正式啟動進口大豆現貨交易市場保稅交易庫業務,該業務將為國內外大豆產業上下游客戶提供一個全新的交易場景,有望改變傳統農產品進口購銷模式,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
前海聯合交易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該中心還將在香港交易所集團全球商品戰略的指導下,依托其國際市場的組織優勢以及大灣區的區位優勢和政策優勢,加強深港合作,并繼續完善各項功能和服務,通過拓展進口貨源和完善貿易基礎設施以逐步改變全球大宗商品市場交易結構,讓市場充分發揮作用,以足夠的流動性逐步形成農產品人民幣價格標桿。
Copyright © 深圳前海在線商務服務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責聲明 粵ICP備191427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