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與港澳服務業運行規則、管理體制存在較大差異,以往,港澳服務業進入內地面臨著一些體制機制障礙,CEPA實施過程中存在著“大門開了,小門不開”的問題。廣東自貿試驗區以制度創新為核心,積極探索與港澳規則制度對接,推進對港澳金融、法律、醫療、建筑等服務業實質性開放,開展了一系列首創性探索。截至6月底,廣東自貿試驗區內累計設立港澳資企業21107家,實際利用港澳資金348億美元。
從資格互認到合伙聯營
清晨,澳門律師李煥江從澳門半島的家出發,驅車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過關,半個多小時就抵達位于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的工作單位——中銀—力圖—方氏(橫琴)聯營律師事務所。
按照內地與香港CEPA補充協議八關于“進一步密切內地與香港律師業的合作,探索完善兩地律師事務所聯營方式”的開放措施,2014年廣東省司法廳發布了《關于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律師事務所與內地律師事務所在廣東省實行合伙聯營的試行辦法》,2016年中銀—力圖—方氏(橫琴)聯營律師事務所應運而生。這是全國首家由內地與香港、澳門三地律師事務所合伙聯營的律所。
聯營所既是制度創新安排的產物,也是市場一體化大勢所趨和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的需要。中銀—力圖—方氏(橫琴)聯營律師事務所主任陳憶說,公司成立以來年營業額增長均超過40%,“越來越多內地企業在港澳設立分公司,迫切需要港澳律師提供專業法律服務。很多案件也需要三地律師實現緊密、高效的合署辦公”。
今年7月,首次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開考,通過考試并取得內地執業資質的港澳律師可以在粵港澳大灣區九市內從事一定范圍內的內地法律事務。澳門“95后”張思遠大學剛畢業就將事業錨定在大灣區,來到中銀—力圖—方氏(橫琴)聯營律師事務所實習,“內地對港澳法律服務開放政策的突破,為我們投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供了難得機遇”。
推動資金市場連通
中山大學區域開放與合作研究院院長、粵港澳發展研究院教授毛艷華認為,近年來廣東自貿試驗區著力破解三地制度差異帶來的障礙,運用系統的制度設計把“小門”一扇一扇打開,推動資金、人才等要素便捷流動,為港澳服務業進入內地鋪平道路。
廣東自貿試驗區率先放開港澳金融機構持股比例,集聚了一批港澳知名企業。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管理局自貿事務處專員周艷梅介紹,作為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試驗示范窗口,前海持續引導港資入駐、探索金融創新,服務大灣區建設。例如,2017年在前海成立首家港資控股全牌照證券公司——匯豐前海證券。“相比原來的參股,控股意味著港資能把集團更多的文化、管控和業務帶到新公司來;相比單一牌照,全牌照意味著可以全面地開展業務。”周艷梅表示。
廣東自貿試驗區還成立首家港資控股基金公司——恒生前海基金公司;成立首家外資交易中心——前海聯合交易中心;前海金融資產交易中心成功開展境內不良資產、保理資產和租賃資產向香港相關機構的跨境轉讓業務,首次打通了境外資金投資境內金融資產的資金渠道;開展粵澳同城清算系統對接、跨境車險服務、跨境住房按揭等,服務港澳民生往來。
共創共建共享美麗灣區
香港青年黃加一今年入職了前海的AI動畫短視頻科技企業——來畫科技,公司有來自香港的畫師、產品經理、運營經理等40多人。黃加一告訴記者,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管理局向香港青年提供了住房和工資補貼,緩解了他們的經濟壓力。
在橫琴,澳門網絡傳媒公司借助橫琴金投股權投資和中國銀行推出的“粵澳共享貸”債權融資,5年間發展成為澳門本土最大的生活服務電商平臺。公司總經理助理、澳門青年蔣飛說,“除了對接優質金融服務,橫琴新區澳門事務局還為澳門青年創業企業提供辦公場地租金和物業管理費補貼,給我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據介紹,廣東自貿試驗區還先行先試,為港澳高層次人才爭取個人所得稅優惠,在全國率先實施臺港澳人士免辦就業許可證,為港澳青年在大灣區就業創業提供社保、教育、醫療、住房等方面的“市民待遇”。目前,前海、橫琴、南沙三大片區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已累計入駐粵港澳創新創業團隊695家。
Copyright © 深圳前海在線商務服務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責聲明 粵ICP備191427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