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在考察前海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小鎮,希望重新入駐這里。”今年以來,陳升有空就驅車到前海桂灣片區的在建工地看看。作為最早入駐前海的香港創業者,他依托深港市場互補性,迅速在跨境電商平臺收獲“第一桶金”,成功孵化出區。如今,已在深圳全域開拓出更大市場的陳升,希望再次回到前海開辟“新賽道”。
香港青年劉栢林比陳升晚一年多到前海創業,那時他的團隊只有兩個人和一個奪得創賽冠軍的“智能行李箱”項目。“深港研發、東莞加工、惠州存儲,現在我們公司在整個粵港澳大灣區布局生產鏈,并將產品銷往全世界。”劉栢林說。
這是香港青年選擇前海的寫照。在惠港政策的加持下,深港兩地產業和市場的互補性,以及由此鏈接大灣區、走向全世界的便利性,讓更多人有了長留于此的內驅力。
硬件采購像“點外賣”一樣方便
港灣創新(深圳)技術有限公司CEO陳升畢業于英國倫敦中央圣馬丁學院,2012年開始在香港創業,2015年成為首批入駐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下稱“夢工場”)的香港創業團隊。
當時前海為港澳初創企業提供場租、個稅等減免優惠,但陳升看到的是另一個機遇。“內地企業物色海外供應商比較困難,我就想,前海是內地與香港的‘連接點’,在這里做個將內地跨境電商匹配海外供應鏈資源的電子交易平臺,或許是個不錯選擇。”陳升說。
結果,平臺上線僅半年,單月最高交易總額即超3450萬美元。創業不到一年時間,陳升獲得5000萬元人民幣首輪融資,并于3年后成功孵化出區。
劉栢林和郭瑋強是2016年底入駐夢工場的,他倆都是“90后”,有個智能箱包的技術成果,即手機上安裝相應APP,讓用戶可隨時對箱包進行遠程操控,包括自動定位、智能稱重、行李到達提醒、防丟預警等,“但當時在香港始終找不到高質量的生產商,創業受阻”。
后來,他們決定來前海。“最開始是被前海的優惠政策吸引,但后來發現深圳的產業鏈和科技配套太完善了。”郭瑋強說。劉栢林甚至認為深圳是世界上最適合發展硬件技術的地方,“買一些測試材料,就像‘點外賣’一樣方便。今天下單明天就到,甚至上午‘點’下午就到”。
借力于深港產業的互補性,他們的創意很快得以落地,并在海內外應用市場驗證出產品價值,獲得第一批投資商青睞。兩人創辦的前海隨身寶(深圳)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隨身寶”)也因此打造出深港雙核心基地模式,香港業務負責高等科研及國際推廣,前海業務重在軟硬件采購、生產管理和融資。
一天之內跑遍三四個城市
依托深港合作和前海政策,隨身寶的產品在淘寶和天貓上線,躋身智能行李箱品類第一名,并快速完成從服務提供商到自主品牌擁有者的升級,擁有20多項專利,獲得了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但隨著公司壯大,量產所需的人力和空間等問題開始顯現。2019年3月,前海出臺支持港澳青年在前海發展的“36條措施”,幾乎貫穿實習、就業、創業初期、企業發展期等全過程,覆蓋個體、孵化載體、綜合平臺及生活保障等多方面。
“這些政策比如對產品開發的補貼、稅收優惠、人才房供給、辦公室租金減免等,對我們吸引和留住各類技術人才、持續專注研發,起到重要作用。”郭瑋強說。
與此同時,隨身寶也從深港合作模式中受到啟發,開始利用粵港澳大灣區城市間的差異化優勢和產業協作,實現更規模化的生產和布局。
郭瑋強說,公司在此前的深港模式中,將加工制造放在東莞,將產品倉庫放在惠州,然后從那兒把貨發到世界各地。這樣的模式,也得益于大灣區越來越便利的交通。
“疫情之前,我經常是上午在香港跟專家探討新的產品功能;中午到前海,跟團隊碰撞;晚飯之前準備去惠州檢查生產線和做新產品的質檢。這些工作可以在一天之內完成。”劉栢林說。
香港青年、胡桃科技創始人彭奕亨對此也有同感。他的團隊主打研發戶外出行的智能滑板車,屬于智能硬件領域。最初也是預見到香港本土產業和人才難以支撐團隊長期發展,于是創業之初即入駐前海,并瞄準大灣區布局。
“我將產品研發和測試部門設在東莞松山湖和深圳前海,而營銷部門始終留在香港。”在彭奕亨看來,深圳、東莞分別在科研及制造上優勢突出,但香港國際化程度高、適合開拓海外市場,相互結合能相得益彰。
“希望跟隨前海一起走向世界”
數據顯示,目前在前海就業創業的港籍人才已有3652名,其中僅夢工場已累計孵化香港創業團隊245家。盡管已孵化出區,但陳升覺得前海對港青的吸引力,“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增長”。
今年1月才正式入駐前海的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新創業中心,已趨于飽和狀態。“在前海注冊港資企業非常便捷,開戶、登記均有完整流程,一天就能搞定。法律規章制度相對完善,惠港澳優惠政策也實在,營商效率很高,現在每天都接到很多香港青年的咨詢。”中心理事長王凱介紹。
香港十大杰出新青年、RubyFang高級定制服裝品牌創始人方麗華,留學歸國后就在大灣區創業,今年5月入駐前海。
香港長大、祖籍潮汕的方麗華對“潮繡”情有獨鐘。“這是我們上千年的潮汕文化,我想把更多中國元素融入到服裝設計,以更新穎的方式將中國文化傳播到全世界。”方麗華認為,前海擴區必定帶來更多商機,尤其是國際會展、空港樞紐等元素的加入,前海已站在世界風口,“我希望能跟隨前海一起走向世界”。
南方日報記者 張瑋 見習記者 許懿
Copyright © 深圳前海在線商務服務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責聲明 粵ICP備191427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