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報記者 方舟 實習生 張靖
9月6日,《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以下簡稱《前海方案》)發布,為前海企業帶來全新發展契機。
“我們對未來充滿期待!”深圳市前海手繪科技文化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魏博說。“扎根前海,展望未來”并非魏博一人的愿景,而是前海數以萬計企業共同的心聲。隨著《前海方案》的落地,一幅生機勃勃的發展藍圖正在這片熱土上徐徐展開。
1、“前海是青年創業者夢開始的地方”
投資者來了又走,辦公場地免租期即將結束……彼時郭瑋強在香港創建的公司面臨倒閉危機。這位來自香港的“90后”青年創業者,研發了風靡一時的明星產品“隨身寶”——市場上唯一能在托運時定位的行李箱。
2016年,他決定來前海“碰碰運氣”。在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的一次項目路演中,郭瑋強的項目吸引了投資方,隨即獲得了一筆可觀的投資。當年底,郭瑋強將公司研發基地從香港遷至前海,開啟了他全新的“前海之旅”。
郭瑋強告訴深晚記者:“對創新型企業而言,深圳的營商環境非常友好,而且高新技術產業鏈也非常完備”。在郭瑋強看來,前海是香港和深圳兩座國際化現代都市的強強聯合——“這里既有頂尖的科研、金融機構,同時又面向深港兩地廣闊的市場,非常有潛力。”
“創業條件好、政府還能提供各種幫助的,只有深圳前海。”博士畢業于香港理工大學、專注通訊技術和無人機研發的前海微蜂創聯公司CEO姚剛說。
姚剛創立的企業于2016年入駐前海,當時吸引他的是前海豐厚的政策紅利:“我們剛來深圳,前海管理局就幫我們解決了辦公場地和員工住宿問題。”姚剛坦言:“這對于青年創業團隊來說太關鍵了。”郭瑋強也認為這些“量身定制”的政策十分關鍵:“前海的許多優惠政策為企業解決了‘燃眉之急’和‘后顧之憂’,我們可以放心大膽地往前走!”
在此背景下,越來越多的香港企業選擇“扎根”前海。據統計,截至2021年6月,前海累計注冊港資企業1.15萬家,其中注冊資本超過1000萬美元的2456家,實際利用港資占前海實際利用外資的92.4%,注冊企業增加值從2013年的50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近2600億元,稅收收入從5.2億元增長到485.6億元。前海已經成為與香港關聯度最高、合作最緊密區域之一。
在前海奮斗的6年,郭瑋強對于腳下這片熱土的認知逐漸明晰。常有初至內地的香港青年咨詢他:“內地這么大,何處可落腳?”他的回答是:“前海是青年創業者夢開始的地方”。
2、遷入前海,公司駛上發展快車道
在前海這片熱土上,創業成功案例層出不窮。得益于這里的利好政策,奮斗者的追夢故事常以成功結尾。
從白石洲的城中村,到前海世茂大廈,這是深圳市前海手繪科技文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來畫”)辦公場地的搬遷史,也更是公司的成長史。創始人魏博表示:“2019年搬入前海之前,來畫的估值只有4.3億,短短一年多躍升至36億元。我們趕上短視頻發展的好時機,同時也受益于前海產業扶持及自身品牌放大效應的疊加。”
來到前海后,姚剛表示享受著近乎“保姆式”的服務。“場地申請、公司注冊變更等行政手續辦理起來十分方便,項目補貼也一應俱全,人才公寓有床有家具,解決了住宿這一令人頭疼的問題。”提及前海對港澳青年創業的支持,姚剛不勝感激:“除提供人才公寓和企業辦公場地外,前海還提供銀行貸款、法律咨詢等方面培訓……我們在這里得到了非常多的支持。”
郭瑋強初至前海時也有類似的體會:前海很多政策是為來此創業的香港青年量身打造的,并且“從政策推出到落地,前海管理局一直都非常關切創業者的需求,不斷征求我們的意見來改善創業環境”。除了補貼性的鼓勵政策,他還發現前海是率先提出港澳居民在前海就業免辦就業證的地方,“這樣我們在吸納香港人才來深時,也不用再辦理過多的手續。”
在郭瑋強眼中,前海最大的優勢之一是集結了深港兩地的科研與人才資源:“香港擁有雄厚的高校研發實力,深圳則擁有完備的產業鏈和廣闊的市場。”魏博認為,香港青年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和開闊的國際視野,“我們希望攜手香港青年建設全球領先的數字創作創意平臺。”目前,來畫有港籍員工40余人,約占團隊人數的4分之一。
如今,前海已助力扎根在此的企業駛上快車道:來畫成立五年多以來累計融資5億元,并在全國18個城市布局分公司,成為數字創意產業的領軍企業;隨身寶于2019年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行李箱銷往國際市場;微蜂創聯公司研發的航空器視頻全息投影系統得到推廣,將屏幕“搬”至天空。
3、《前海方案》落地 未來發展可期
“以前就覺得我們已經是前海諸多政策的受益者,沒想到現在前海總面積又擴容成原來的8倍。”《前海方案》公布后,姚剛覺得無比幸運。
在他看來,《前海方案》出臺帶來最顯著的變化是前海面積的增加:“原來僅有一小片,現在一下子往北延伸了。”這意味著公司的合作關系網也隨之拓展。
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專家袁易明教授認為,前海擴容帶來的不僅僅是物理空間的擴大,“以后前海的政策可以在更大范圍內實施,深層次的開放和體制創新可以在更大范圍內進行。”
此外,袁易明還認為《前海方案》出臺將調整前海原有的產業結構:“原先相對單一,但擴容后的‘大前海'囊括了寶安區很大一部分。寶安產業相當全面,且有良好的發展基礎,這意味著前海以后在與香港產業合作的內涵上會更加豐富。”在他看來,與香港在產業上的緊密結合能帶來兩地的雙贏。
落到具體的產業上,《前海方案》出臺又將帶來怎樣的機遇?袁易明認為,前海的現代服務業、金融業、物流業可以在更大范圍內形成產業的增長極,從而在粵港澳大灣區內發揮引領帶動作用,“會形成現代服務業的創新中心,甚至有可能形成商業模式和服務模式的創新中心。”
機遇與挑戰向來是孿生兄弟。袁易明表示,《前海方案》出臺后,前海會有更多資本匯入、更多企業參與競爭。“這需要企業綜合評判自己的經營領域、核心競爭力和創新能力,抓住機遇”袁易明說。
目前,姚剛已經抓住新的發展契機,正在探索發展新方向,“前海擴容后我們可以同科協、科技展館接洽,拓展非學科類的科教教培”姚剛說。對來畫而言,“前海方案”出臺則意味著人才資源的進一步增加。來畫聯合創始人、董事全倖慧表示:“我們準備再招募100名港澳設計師,助力來畫數字創意的發展,推廣中國IP。”
Copyright © 深圳前海在線商務服務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責聲明 粵ICP備191427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