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趙瑞希
拿到正高級職稱證書,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院長盧寵茂心情非常激動?!?a href="http://www.shtdsfj.cn/service/qianhaiwaizigongsizhuce.html" target="_blank" title="香港">香港與深圳毗鄰,兩地在醫療衛生專業人才領域卻是不同的評價體系?!彼f,這個證書,為港籍醫生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獲得手術資質、科研教學項目資質等方面提供了便利,打破兩地執業壁壘。
今年8月,深圳進一步放寬境外醫師到內地執業限制,首次為在深圳工作的37位港籍醫生直接認定頒發正高級職稱證書。這37張證書,是深圳打破內地職稱逐級晉升規則和推動用人單位自主評定職稱的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理念的現實注腳。
時任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倪勇說,在職稱認定方面,深圳更多地授權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來開展自主評定,希望在這個平臺上能夠更好地促進兩地創新要素融合,特別是人才流動更加便利化,讓香港乃至國際優秀的醫療資源非常便利地到深圳,到大灣區內地城市來。
這是深圳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一個縮影。實施高度便利化的境外專業人才執業制度,是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綜合改革試點首批40項授權事項清單中的重要內容。除衛生專業資格破冰試點外,稅務、建筑、規劃領域免試跨境執業也已在深圳落地。
在搞活用人機制,促進人才自由流動上,深圳充分發揮先行先試的“試驗田”作用,勇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無人區”。
在前海探索港澳居民工作免辦《臺港澳人員就業證》,實施了24年的臺港澳人員在內地就業許可制度實現突破;通過合伙聯營、項目試點、執業備案等特殊機制安排,率先實現香港稅務師、注冊建筑師等12類專業人士,僅需執業登記或備案就可直接執業;為外籍高端人才直接簽發確認函,為其辦理R字人才簽證提供便利;設立外國人就業居留事務服務中心,整合“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外國人工作類居留許可”,提供“一網式、一門式、一窗式”服務……
一項項舉措,都旨在解決人才出入境、停居留以及工作生活中的痛點、堵點、難點問題,讓專業人才跨境執業更加便利,營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發展環境,破除國際人才流動壁壘。
城市的競爭力歸根結底在于人才的競爭力。深圳從落實用人單位評價、使用、激勵等自主權,放寬科研管理限制,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讓各類人才創新創造活力競相迸發。
通過創新高校、科研機構等編制管理方式,不定行政級別、不核編制,自主給人才定崗定薪等改革,南方科技大學僅用約10年時間就快速集聚一批國際化高水平人才。目前,該校已擁有全職院士23人,教師隊伍中90%以上具有海外學習工作經歷,60%以上具有世界排名前百名大學的工作或學習經歷,外籍人員占比近20%,有力支撐了學校辦學實力快速提升。
通過取消相關證明材料、推行“材料一次報送”、試行“無紙化申報”、合并財務和技術驗收等舉措,實現科技項目申報驗收材料全面精簡,讓科研人員在項目申報上少耗費精力;率先試點“包干制”,讓科研經費主要花在人才上,對勞務費占比不設上限;建立一般以5年為評價周期的基礎研究機構中長期績效評價制度,推行“里程碑式”評估考核;實施高校穩定支持計劃,支持高校自主布局、自由選題……一系列的改革舉措,都指向讓基礎科研人才能專心地、體面地坐10年“暖板凳”。
通過出臺《深圳經濟特區科技創新條例》,賦予科研人員享有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最大限度釋放科研機構成果轉化動力。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首創“樓上創新樓下創業”綜合體,推動科研成果“沿途下蛋、就地轉化”,累計孵化企業達1248家、輸出各類人才超過13000人,促進人才由科研院所向產業集群流動。
此外,為引進戰略科技人才,深圳還構建了“引鳳筑巢”機制,通過“一人一方案”,為人才量身定制科學家實驗室,致力解決關鍵技術問題。
多年來,深圳堅持人才管理做“減法”、人才支持做“加法”,激發人才創新活力,讓深圳成為一座充滿魅力、動力、活力和創新力的人才之城。在寸土寸金的深圳灣畔建成的人才公園,展現了這座城市尊才、愛才、敬才的誠意和溫度。
Copyright © 深圳前海在線商務服務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責聲明 粵ICP備191427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