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創新試驗平臺,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一招。前海具有非常優越的區位優勢,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門戶,是連接國內國際市場的重要樞紐。支持前海打造全面深化創新改革平臺,本身就是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戰略性布局,對于推動資源全球配置、打通國內國際市場、推進粵港澳深入合作、推動深港融合發展等戰略有重大意義。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以下簡稱《前海方案》),標志著深圳迎來了新的重大利好,前海合作區建設將邁向一個新的高度。
1 深刻認識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創新試驗平臺的重大意義
推進前海開發開放,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改革開放重大舉措。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要求加快前海發展,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明確指出,“要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推動三地經濟運行的規則銜接、機制對接”。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我們深刻認識到,中共中央、國務院在此時發布《前海方案》,提出要“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創新試驗平臺”,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創新試驗平臺,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一招。前海具有非常優越的區位優勢,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門戶,是連接國內國際市場的重要樞紐。支持前海打造全面深化創新改革平臺,本身就是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戰略性布局,對于推動資源全球配置、打通國內國際市場、推進粵港澳深入合作、推動深港融合發展等戰略有重大意義。
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創新試驗平臺,是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和先行示范區建設的應有之義。2019年2月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適時修編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研究進一步擴展前海發展空間,并在新增范圍內實施前海有關支持政策。同年8月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也明確要求,進一步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不斷提升港澳開放水平。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通過發布《前海方案》來落實和推進前海的相關政策,且要求更高、目標更明、思路更清,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前海深化改革開放的殷切關心和高度重視,標志著粵港澳大灣區和先行示范區建設駛入了快車道。
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創新試驗平臺,是支持港澳經濟社會發展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大部署。前海合作區的設立,對于支持香港經濟社會發展,維護香港長期繁榮穩定,增強香港同胞對祖國的向心力,意義十分深遠。
2 準確把握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創新試驗平臺的總體要求
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創新試驗平臺是黨中央立足當前發展形勢的重大決策,有著深刻的戰略意涵。只有深刻學習領會《前海方案》精神,才能保證前海發展的正確方向。
準確把握“試驗平臺”的本質要求??傮w來說,就是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所要求的,“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要繼續發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特區精神,以“拓荒牛”的精神面貌開拓新的改革創新事業。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把握,一是要有前瞻性,即所有重大改革試驗和行動都要具有超前預判,在戰略謀劃上要有長遠眼光,在改革開放中始終走在全國前面,為國家深化改革探路。二是要有系統性,前海改革創新是包括制度創新、科技創新、空間布局、治理模式等在內的全面改革,不是單項改革,是系統集成式改革,最終將形成帕累托最優效應;三是要有可示范性,也就是說,試驗的成果要可復制可推廣,產生制度外溢效應。
準確把握“全面深化”的內在要求。前海發展既要繼承發揚以前的成功經驗做法,更要順應時代潮流,體現“全面深化”這一要求。一方面,要重點推進內地與港澳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的深化試驗,創新兩地科技資源互補合作機制,在推動跨境要素流動便利化、市場標準一體化、服務貿易自由化等方面開展更多探索;另一方面,要敢于觸碰深層次問題和難點問題,大灣區存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個法律體系、三種貨幣”的狀況,只有在空間、法律、標準、貨幣、管理體制等方面大膽試驗、深化改革,才能發現三地融合發展之道,變制度之異為制度之利,在前海形成聚合發展之勢,打造成為國家深化改革的“尖兵”。
準確把握“深港合作”的根本要求。前海因深港合作而生、憑深港合作而興,推動前海合作區建設的初心就是深港合作。11年前,前海以“依托香港、服務內地、面向世界”脫穎而出,今天,只有更大力度推動與香港深度合作對接,才能從根本上實現前海乃至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目標。前海就是一個深港對接的重要節點,到目前為止,前海合作區累計注冊港資企業1.15萬家,注冊資本1.28萬億元人民幣,實際利用港資占前海實際利用外資的92.4%。前海合作區已成為與香港關聯度最高、合作最緊密區域之一,由此可見,深港合作始終是前海的主線,也一定是大灣區未來的主線。
而10月6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表的《施政報告》也將深港合作的重要性提到了一個新高度,其中提出在香港北部建設新的都會區和科創新區,與深圳科創園區組成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這將進一步完善香港的空間布局,融合發展的紅利,推動香港未來發展。前海一定要牢牢把握深港合作這條主線,以此形成改革創新的新動力。
準確把握黨的全面領導的必然要求。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推進改革開放的根本保證。要堅持和加強黨對全面深化前海合作區改革開放的領導,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把黨的領導始終貫穿于前海合作區開發建設全過程,保障《前海方案》順利落地推進。
3 扎實推進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創新試驗平臺的重大舉措
《前海方案》繪制了前海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創新平臺的宏偉藍圖,提供了基本路徑和思路。當前主要任務是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盡快抓緊推進,落地見效。
以聯通港澳、接軌國際為導向,推進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
一是要扎實推進深港國際服務城、專業服務業集聚區等重大載體建設,打造現代服務創新發展核心平臺;
二是加強深港金融合作,逐步構建與國際接軌的金融規則體系,大力推進金融機構、金融市場、金融產品和金融監管集聚創新發展。
三是充分發揮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推動前海在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試點方面先行先試,利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同時探索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開展跨境證券投資業務,推進深港兩地綠色金融合作,以及香港交易所前海交易中心依法合規開展大宗商品現貨交易等具體舉措。
四是培育服務業新業態新模式。積極培育以實體經濟為服務對象的金融新業態。促進“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科技金融新模式加快發展。
以支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為目標,加快科技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
一是全力支持香港高校、科研機構、企業在前海設立新型研發機構和重點實驗室,充分發揮香港在人工智能和生物醫藥等方面的科研優勢,推動深港兩地科技創新資源形成互補。
二是建立深港兩地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化制度和標準,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構建創新鏈產業鏈相互促進新機制。
三是加強與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聯動發展,建立一批科技成果轉化的中試孵化基地和產業基地,促進重要科技創新要素集聚,以前海、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帶動整個河套地區成為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帶。形成點、線、面立體發展態勢,更好支撐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以構建一流服務為動力,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重點要在三個方面取得突破。
一是要充分利用特區立法權,加快出臺前海合作區投資者保護條例,盡快建立各種市場主體有序競爭、公平競爭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環境,攜手香港建設國際法律服務中心和國際商事爭議解決中心;
二是積極創建信用經濟試驗區,推進信用制度建立和創新,加快以誠信體系為基礎的市場化改革;
三是加強在交通、通信、信息、支付等領域與港澳標準和規則銜接,建立吸引香港及國際高端人才創業就業的優質服務體系和保障體系,加快前海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小鎮建設,加強港澳青年來前海就業的政策宣傳力度,建立更加有利于港澳青年來前海就業的相關指引,進一步提升深港合作的“交往”溫度。
以優化治理結構為著力點,創新前海合作區治理模式。
按照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前海將建設成為國際化城市新中心。在前海“擴區”以及香港青年大量參與前海創業的情況下,如何優化治理方式是前海面臨的重大挑戰。因此,要積極探索發揮符合條件的港澳同胞參與治理的方式方法,讓符合條件的市場主體積極承接公共管理和服務職能,發揮香港企業家和創業者的主觀能動作用,探索來自深港兩地多元主體參與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前海治理新模式,將前海建設成為深港兩地的共享家園。
以拓展發展空間為契機,更大力度推動前海改革創新試驗。
這次《前海方案》將前海合作區總面積由14.92平方公里擴展至120.56平方公里,實際上擴大了前海改革創新的試驗平臺的空間。因此要牢牢把握前海“擴區”的重大機遇,探索行政區和經濟區適度分離下的初始權利的邊界確定,促成“港口群+產業群+城市群+創新群”的灣區疊加功能加快形成,系統高效推動“擴區”后的產業、功能、空間的優化布局,盡快產生“乘數效應”, 推動前海高質量可持續發展?!?a href="http://www.shtdsfj.cn/" target="_blank" title="前海">前海方案》已經打開了一扇通往未來之門,這是一條改革開放之門,是一條通往現代化強國之門,是一條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門。(作者系中共深圳市委黨校決策咨詢部主任、教授)
來源:深圳特區報
作者:申勇
Copyright © 深圳前海在線商務服務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責聲明 粵ICP備191427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