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從空中俯瞰會構成一個繁體字“夢”,這里由8棟簡潔現代的黑白建筑組成,許多粵港澳大灣區青年,懷揣著夢想來到這里創業、追夢。目前這里已成為粵港澳合作最緊密、最成功的區域之一,為創業青年提供了多方面的服務。
“我是和前海這片熱土一起成長起來的!”陳升是港灣創新有限公司的CEO,他和團隊是最早一批進駐前海的香港青年,陳升的“尋夢”之旅便是從這里開始的。
深圳前海全景(航拍)“要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2020年10月14日,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明前海再向前的方向。前海因深港合作而生,因深港攜手而興,深港合作是前海的核心使命,也是前海最大優勢和鮮明特色。一年來,前海科技創新合作初見成效,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生態初步構建,“生機勃勃”態勢日益凸顯。
辦事效率高 吸引優質企業加速進駐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以下簡稱“前海方案”)近日發布。“前海方案”以“擴區”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為主題,大幅擴展了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的發展空間,強調推進與港澳規則銜接、機制對接,豐富協同協調發展模式,并提出了一系列具體舉措。
承載著新的使命,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前海從此奔騰著,一路踏上新征程。
工業四庫創始人香港青年高諾說,英國留學歸來后,他在香港工作了一段時間。為了尋求更大的發展機會,便和小伙伴來到前海創業。創業項目“工業四庫”最初聚焦為物流行業提供集成智慧倉儲服務,發展至今,業務涉及了人工智能、大數據、云以及移動機器人的綜合解決方案。
“前海辦事效率極高。”高諾說,在前海只需通過登錄一個平臺就實現一次性申報營業執照、刻制印章、申領發票、員工參保登記、公積金開戶、銀行開戶等業務。
前海e站通服務中心前海積極推進政務服務改革,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前海實施線上線下一體化、標準化改革,形成“一口受理、一門審批、一網服務、一顆印章”政務服務新模式,落實“雙15%”稅收優惠政策,充分發揮政策和市場的雙重優勢,引導和扶持產業發展,為創新創業者提供創業輔導、融資上市、產業空間、人才服務等全方位的支持。
據悉,目前前海集聚zebras、HKX、斑馬星球等一批面向港澳團隊的創業載體,舉辦2020前海粵港澳臺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等系列活動20次;打造深港數字經濟先導區、深港數字經濟小鎮等創新平臺,吸引優質企業加速進駐。截至今年3月,前海累計注冊信息和科技服務業企業3.22萬家,高新技術企業累計達422家。據長城戰略咨詢《中國獨角獸企業研究報告2021》,前海共有6家企業上榜,整體估值達653.5億美元,占粵港澳大灣區上榜獨角獸估值的47.43%。
不少港人港企在此聚集 “生機勃勃”態勢日益凸顯
“未來深港合作的步伐會不斷加快,這對香港來說是重大利好,港澳青年在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學習、工作、生活、創業、就業一定會更加便利。”香港青年周益俊說,因為地理位置的優勢,加上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有很多政策的便利和優惠,讓不少港人港企在此聚集。
去年,周益俊和團隊一起創立的柏絲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入駐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開始投入治療吞咽障礙產品的研發。周益俊切身感受到身邊香港青年對于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創業和生活的向往。
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同樣也是入駐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不久的朗思傳感科技,其創業團隊人員一半以上來自香港。朗思傳感科技CEO許可表示,朗思傳感科技屬于人工智能行業范疇,他們在深港兩地自主研發和生產超高靈敏度氣體傳感器,結合人工智能光譜分析軟件,為能源、醫療行業的客戶解決了痕量物質和污染氣體測不快、測不準的問題。“有了政策的支持,我們未來的步子會邁得更大,也會走得更加堅定!”
前海深港基金小鎮目前前海累計注冊港資企業1.15萬家,注冊資本1.28萬億元,成為與香港關聯度最高、合作最緊密區域之一;在貿易自由化、投資便利化、金融開放等方面累計推出制度創新成果645項,其中在全國復制推廣65項。
抓住“擴區”和“改革開放”
舉全市之力推進前海大開發
前海與香港一水之隔,具備粵港、深港合作的先天優勢。上個月,深圳舉行推進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建設新聞發布會,介紹深圳貫徹落實《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具體舉措和進展成效。
深圳市委副書記、市長覃偉中表示,深圳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前海開發開放的重要論述精神,抓住“擴區”和“改革開放”兩個重點,舉全市之力推進前海大開發、大開放、大發展。一是聚焦深港合作,堅持依托香港、服務內地、面向世界,努力打造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橋頭堡”。二是聚焦擴容提質,充分釋放“擴區”的強大規模效應、乘數效應,努力打造“雙區”建設“新引擎”。三是聚焦改革開放,加快建設全面深化改革創新試驗平臺和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努力打造引領制度創新的“策源地”。四是聚焦社會民生,出臺更多便利港澳居民在前海工作生活新舉措,努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
深圳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郭子平表示,深圳將聯動港澳,構建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服務業體系。具體而言,包含推動金融業開放發展、加快發展科技服務業、推動會展業國際化高端化發展、培育壯大現代海洋產業、推進專業服務業國際化發展、培育服務業新業態新模式等六個方面。
深圳市委大灣區辦常務副主任姜力琨也提到,前海合作區將加快探索推進與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推動制定更高標準的前海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逐步放寬和取消與商業存在、跨境交付、境外消費和自然人移動等相關的限制性措施。”姜力琨說,還進一步在教育、醫療、文化旅游等領域擴大對港澳開放,支持前海引入港澳和國際一流高等教育資源,建設一批優質港人子弟學校和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等。
要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規劃建設好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加快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要以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建設為抓手,加強與港澳創新資源協同配合。要繼續鼓勵引導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充分發揮投資興業、雙向開放的重要作用,在經濟特區發展中作出新貢獻。要充分運用粵港澳重大合作平臺,吸引更多港澳青少年來內地學習、就業、生活,促進粵港澳青少年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增強對祖國的向心力。
專家點評:
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家、教授陳廣漢:
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將示范引領深港多領域深度對接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前海方案”提出,推進前海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建立健全聯通港澳、接軌國際的現代服務業發展體制機制,羊城晚報記者也采訪了多名專家,他們認為,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將示范引領深港多領域深度對接。
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家、教授陳廣漢認為,由于前海發展的定位,以及在新時期所擔負的歷史使命,前海的未來產業業態會更加豐富完善,除了原有的金融、物流和現代服務業外,還增加了高端制造業、海洋產業等,這將有利于前海進一步實現中央賦予它的使命,拓展深港合作空間,推動港澳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表示,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的擴區、擴容,包括地理、產業、制度創新空間的擴大,為香港發展提供了更大的舞臺、更寬廣的空間,給了香港的企業、居民尤其是年輕人更多機會。
“前海方案”提出,推進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建立完善現代服務業標準體系,建立與國際接軌的供應鏈標準等。在深化與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方面,支持前海合作區在服務業職業資格、服務標準等領域深化與港澳規則對接。
郭萬達表示,前海著眼于現代服務業發展,也包含高端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而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深港兩地在這些產業上協同發展,實際上會成為一個高質量發展的引領示范區。
郭萬達表示,香港國際化程度高,前海方案提出前海合作區要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配置全球高端要素資源,“從這個角度來看,前海和香港的連接,能夠成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一個重要節點,在國家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重要作用”。
“前海是全國現代服務業深化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功能區。”中國城市經濟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旅游與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宋丁認為,前海將變現大灣區真正意義上的核心價值。
宋丁表示,前海無論從地理位置看,還是從經濟功能看,都將展現有實力、有擔當的核心形象,將全力變現大灣區真正意義上的核心價值。他判斷,未來前海將以高密度、多元化、開放性、國際化、全球化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的角色,為大灣區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綜合服務以及有關現代服務業的改革創新經驗。
宋丁也談到,深港因前海現代服務業的深度合作而實現“極點性融合”。他說:“擴容后的前海必將迎來更大規模的港企和港資落地,通過前海大平臺,深港將積極踐行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港深極點’模式,有效推進極點性融合,為深港兩大國際性城市的融合發展以及在此基礎上的聯合對全球實施高位服務創造條件。同時,前海也將通過自身的優勢為香港的發展做出創新性的貢獻。”
數說:
根據《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將進一步擴展前海合作區發展空間,總面積由14.92平方公里,擴展至120.56平方公里。
——到2025年
● 建立健全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 初步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營商環境
● 高端要素集聚、輻射作用突出的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
● 多輪驅動的創新體系成效突出
——到2035年
● 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更加完善
● 營商環境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 建立健全與港澳產業協同聯動、市場互聯互通、創新驅動支撐的發展模式
● 建成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強、創新策源能力強、協同發展帶動能力強的高質量發展引擎
● 改革創新經驗得到廣泛推廣
Copyright © 深圳前海在線商務服務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責聲明 粵ICP備191427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