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粵港澳大灣區朋友圈里,深港兩地一直像一對好兄弟。因為疫情的原因,雖然香港暫時關閉了與深圳互通的關口,但深圳卻在政策上為香港打開了另一扇窗。
9月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公布《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以下簡稱《前海方案》),根據《前海方案》,前海合作區總面積從原來的近15平方公里增至120多平方公里,擴大了8倍。
隨后,深圳制定出臺了貫徹實施方案。深圳市政府表示,將舉全市之力推進前海大開發,且目前已將《前海方案》細化分解成71項重點任務,近期重點抓“四個一批”落地。
其中,第一個“一批”是加快推出一批重大政策,力求為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提供全方位支持。同時,加快落實產業促進和獎補政策、1/3以上新出讓產業用地面向港資港企、金融和法律支持政策等。
對此,不少在香港投行工作的年輕人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十分看好《前海方案》。還有一些香港的金融從業者,打算在香港與內地恢復通行后,將公司遷入前海。一位在國際知名投行工作了6年的人士感嘆,《前海方案》的實施恰逢其時,“下一個十年,我必定要趕上這趟高速發展的列車。”
“前海的人氣漲得很快”
作為特區中的特區,前海已經成為內地與香港關聯度最高、合作最緊密的區域之一。截至今年8月末,前海合作區累計注冊港資企業1.15萬家,注冊資本1.28萬億元人民幣。
隨著《前海方案》的實施,目前萬事具備的前海,還將迎來一股“港風”。而這個“港風”正是想要積極融入大灣區的香港青年。
在前海辦公樓附近的一間咖啡館里,一位2017年就入駐前海的青年告訴時代周報記者,“4年前這里一片荒蕪,外賣能配送到這里的店不超過10家”。但2020年之后,所有周邊的配套設施都建好營業了,“今年前海的人氣漲得很快”。
前海的人氣里充滿了青春的味道。午飯時間,前海辦公樓附近的商場里,隨處可見脖子上掛著工牌的年輕人,聚集在餐廳外等候就餐。而商場在招商上,引入的店鋪也都是時下青年人最愛的“網紅餐廳”和“潮牌”。
下午時段,咖啡館內陸陸續續來了很多青年人。有不少團隊選擇在咖啡館內開會,三三兩兩圍在一張桌子上,拿著電腦開頭腦風暴會議。一旁獨自靠窗落座的人,在電話里用粵語說著“今天指數跌了,產品模型要調整”。這樣的場景正顯示出,前海已經吸引到了一批青年人,而金融、科技等現代服務業正是他們的事業。
前海青年人對咖啡的喜愛程度,也讓當地咖啡館開啟超長待機模式。店內一位咖啡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為了和青年打工人的上下班時間接軌,我們不僅在店內配備了10名咖啡師,還將營業時間先前向后各增加2小時,從早上7點半到晚上9點半。”
到了傍晚,周圍辦公樓里的燈也亮起來了。而2年前,這里深夜還是漆黑一片。甚至有打工人笑言,1年多以前,出租車司機最不喜歡接去前海的單,因為要空車回,不劃算。
如今,傍晚時分,前海周邊的公園中,時代周報記者看到了許多搬著凳子坐在草地上看海的青年人,還有不少人穿梭在公園里跑步。從白天到夜晚,前海已經慢慢熱鬧起來了。
“打通一個更大的圈子”
近年來,國內市場的崛起,讓不少香港人有了北上發展的動力。而前海也打造了“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以下簡稱“夢工廠”),持續吸引香港青年創新創業者落戶。目前,夢工廠已經孵化了超過245家香港創業團隊,共吸引3652名香港籍人才,成為港深合作的成功案例之一。
外界普遍認為,《前海方案》為港資港企在前海經營,為香港人在前海工作、學習提供了必要的生活基礎,并且有利于政務、貿易、金融、法律、入學等方面的互通。
但前海還有努力的空間。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總會副主席黃競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才40歲出頭的他,已在內地工作了近20年。黃競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笑言,“一些香港人沒去過內地之前,他們從來不知道,原來天空在沒有高樓的遮擋下可以這么大。有些香港人還在崇尚紐約時代廣場上的霓虹燈,但殊不知,在深圳華強北任何一個角落,抬頭都可以看到這樣震撼的一幕。”
除了對于內地市場有認知上的偏差,還有不少香港年輕人對相關政策也存在認知不足。“像我們這幫做創意的人,對于政策的敏感度和主動性相對較弱。”這就造成設計師和一般的商人不太一樣。“我們缺少一個對象來更精準的告訴我們,內地市場需要我們做什么?怎么做?”黃競說。
黃競還提到,在他參與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總會工作時發現,“‘夢工廠’目前招進去的企業,大部分跟大灣區協會已經有良好的合作基礎。但是在提升軟實力上面,還需要吸納更多優秀力量,尤其當行業需要快速成長的時候。我們不能僅僅在一個小圈子里打通,必須要去做更難的事情,打通一個更大的圈子。”
因此他希望,今后能有一個更具針對性的統籌委員會,梳理政策上的條款,更直觀地告訴設計師群體。“而不能只是停留在部門和部門之間、協會和協會之間的合作。”
對此,深圳市已有所安排。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管理局常務副局長黃曉鵬提出,接下來深圳將加快打造一批重大平臺,系統深化深港合作布局。“比如,建設前海深港國際法務區,集聚一批港澳律師事務所、公證、鑒定機構,形成全鏈條法律服務群;加快前海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小鎮建設,年底前新增9萬平方米創業空間。”
“越來越國際化”
前海在布局上如此積極為港澳青年創新創業謀福利,也是在為自己積蓄力量。
對于這一點,黃競看得很明白。他不僅是一名香港的精英設計師,也是香港家私裝飾廠商總會董事。在設計領域,黃競認為,香港設計師具良好的商業化眼光和國際化視野。“這種軟性的東西看似沒什么特別,但恰恰最需要時間的沉淀。”
他還表示,“對比北京和上海,深圳或許在設計上并不占據優勢,但這也正是香港青年可以努力的方向。香港設計師可以用國際化的設計理念,以深圳為核心,把大灣區內的城市進行融合。”
黃競認為,在設計領域,與其他城市相比,大灣區有其獨特的優勢。“大灣區真正厲害的地方在于,在設計產業上能夠形成閉環。例如,香港負責設計,深圳負責科技制造,佛山和東莞負責生產和加工。”
他還笑言,“當設計真正需要落地的時候,還是要跑到深圳。比方說,設計師要找一個LED燈具,他只需跑到深圳的華強北,花上半天時間,就能把所有配件找齊,但其他城市很難以這個速度完成。”
此外,“來了就是深圳人”,這是黃競特別喜歡的一個標語。“雖然不少人覺得深圳‘沒文化’,但深圳只花了40年時間,就達到國際化都市的標準。在多重文化融合上,深圳已經成功做到了這一點了,這就是深圳的一種文化。”
Copyright © 深圳前海在線商務服務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責聲明 粵ICP備191427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