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舉行2021年度重大成果發布活動,發布了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以下簡稱合作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進展情況、《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2020-2021年度營商環境藍皮書》等開發開放系列成果。
“四大領域”均取得豐富成果
前海合作區黨工委副書記梁珂介紹了合作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進展情況。今年以來,前海堅決扛起貫徹落實《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以下簡稱“前海方案”)主體責任,推動重點任務取得階段性進展,全面深化前海改革開放實現良好開局起步,在深港合作、改革創新、對外開放、新城建設“四大領域”均取得豐富成果。
在深港合作方面,今年1月-10月,前海合作區實際使用港資39.9億美元,占深圳近50%,同比增長20.7%;注冊資本1000萬美元以上的港企累計達2456家。深化深港對接聯通,全國首家深港澳聯營稅務師事務所落戶前海,累計實現香港注冊建筑師、澳門核數師等14類港澳人才僅需備案即可執業,382名港澳專業人士完成執業登記備案,推動實現“港資港法港仲裁”,加快建設前海港澳聯誼中心,與香港中國企業協會等3家機構簽訂合作備忘錄。
在改革創新上,今年以來,深圳各部門在前海試點制度創新成果75項,累計達685項。
在對外開放上,前海加快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進一步提升貿易便利化和通關便利化水平、提升金融開放窗口功能,以及提升法律事務對外開放水平等。
具體來說,包括深圳海關牽頭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組合港”,組合港航線達到10條,進出口物流時長由過去5至7天壓縮至2天,節省企業物流成本超30%;深化“六個跨境”改革,FT自由貿易賬戶落地以來,資金流動超過1314億元,九成以上流向香港;出臺《擴大法律服務業對外開放的行動方案》,前海法院創新國際商事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仲裁中心正式掛牌成立,聘任來自港澳地區的仲裁員149名,成功調解商事糾紛案件超600件。
前海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前海倉單”引領行業“標準”
采用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為倉單注冊、管理、流轉、融資、保險等各個環節提供核心風控技術,將傳統的商品現貨倉單資產轉化為優質安全、流動性好且符合銀行融資要求的標準化數字資產,實現商品現貨全生命周期的透明化及可追溯——“前海倉單”用科技賦能供應鏈全流程管理,是前海2021年重大創新項目之一。
活動上,港交所集團在國內設立的唯一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平臺——前海聯合交易中心發布了“前海倉單”建設成果。據介紹,前海聯合交易中心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依托“前海倉單”出臺多個行業標準,成為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備案項目,并獲得2021中國產業區塊鏈十佳案例獎項。
此外,活動發布的《基于跨境活動的企業信用報告格式規范》,是前海2021年另一項重大創新成果。該項目從容易達成共識的企業信用報告格式規范入手,逐步探索和建立境內外信用服務機構的信用共建機制,是跨境信用建設的起點和突破口,是建立跨境信用標準體系的里程碑。
Copyright © 深圳前海在線商務服務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責聲明 粵ICP備191427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