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大灣區青年人才就業創業都有了更加多元的選擇。
12月4日,2021年“粵港澳大灣區大學生就業實習雙選會”(下稱“雙選會”)在暨南大學珠海校區開幕。本次雙選會以“擷英灣區,盛放未來”為主題,采取線上線下同步展開的方式,全面聯動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
“雙選會是暢通港澳青年到大灣區就業渠道的重要舉措。”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葛國興表示,廣東將繼續努力為港澳居民在粵學習、生活、就業、創業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打造更多品牌活動。
采訪中,不少港澳青年告訴記者,在保障和優化創業就業空間、提供資金支持、謀求更多發展機會等方面,粵港澳大灣區為青年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創業就業環境。“大灣區不會辜負年輕人對它的期待。”
選擇??“這里是我今后工作地的首選”
早上10時,暨南大學珠海校區的體育館前分外熱鬧。50家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企業整齊有序,等待著畢業生的問詢和應聘。
人群中,頭扎高馬尾、身著白色西裝的林佩茵,在身著休閑服的應聘學生里格外顯眼。作為暨南大學珠海校區的港籍應屆畢業生,林佩茵覺得這場雙選會對自己而言是個不錯的機會。“有心儀的企業或崗位最好,沒有的話這也是一個了解大灣區就業市場的好機會。”
為了這場雙選會,林佩茵做了充足的準備。不僅精心修改了簡歷,許久不化妝的她還連夜讓室友幫她修剪了眉毛。“聽學姐說,校招很重視校園經歷,所以我重新梳理了簡歷內容,把學生會經歷做得更加詳細些。”
事實上,秋季招聘已經接近尾聲,身邊的同學升學和就業很多都已經塵埃落定,但是林佩茵心里有著自己的打算。“粵港澳大灣區的廣闊平臺為港澳學生帶來了更多的機會,也擴大了我們施展所學的空間,這里是我今后工作區域的首選”。
距離雙選會前不久,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出臺了港人在深圳前海就業創業的補貼政策,林佩茵第一時間就從學校了解到相關政策。“此前有一些珠海企業對我拋出了繡球,了解到雙選會上有不少來自深圳的企業,我想再比較一下不同城市的就業政策再做決定。”
與林佩茵的多方考慮不同,對于暨南大學物聯網工程澳門籍畢業生陳煒駿而言,這次雙選會是他找工作的第一次試水。為了顯得正式,他特意穿上了黑色正裝。
現場瀏覽了一圈,陳煒駿發現不少珠海企業都有技術崗位招聘的需求。根據自己的專業背景,目前他比較傾向的就業方向是物聯網的設計與開發和教育行業。
暑假時,為了增加社會實習經歷,陳煒駿在珠海找了一份機器人培訓講師工作,盡管實習收入有限,也不影響他每日往返珠澳兩地上班的熱情。“在澳門,這類教育行業很少就業崗位,這種既與我專業相關、又符合我喜歡跟小朋友打交道的個性的行業,是一種絕佳的工作體驗。”
“回澳門就業并非我的唯一選擇,這幾年整個大灣區工作機會多,離家也不遠,非常方便。”陳煒駿了解到,受惠于澳門和珠海的政策支持,澳門人在珠創業相當方便,“創業場地的租金補貼和港澳人才創業補貼政策的加持,讓我沒了后顧之憂。現在而言,最要緊的還是抓緊畢業。”
趨勢??大灣區建設有了更多生力軍
午飯時間到了,忙了一上午的李佳終于可以休息一會兒。這次作為中國南光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南光集團”)的人力資源共享服務中心招聘負責人,李佳的任務是為公司招攬更多優秀人才。
此前因為疫情的緣故,南光集團多場線下招聘會都臨時變動,很多招聘面試都改為線上進行。“能夠面對面和畢業生們接觸,更有助于我們掌握學生就業情況。”這次雙選會,作為統籌的李佳還是決定到現場看看。
招聘會當天,李佳特意起了個大早,從澳門出發過關來到暨南大學,8時就到達現場與住在珠海的同事會合。“這次雙選會,公司希望招攬更多專業技術型人才,招聘崗位主要集中在管理、行政、工程、信息化等領域,招聘地區涉及澳門、珠海等城市。”
這是南光集團第一次參加粵港澳大灣區的就業雙選會。在李佳看來,相較于學校或是企業層面組織的宣講會,雙選會的平臺規模更大,面向的高校畢業生更多,能招到心儀畢業生的幾率也在增加。
作為唯一一家總部設在澳門的央企,南光集團每年都會面對有各種文化背景的求職學生。“從以往的求職情況看,在內地讀書的澳門籍學生和在澳門讀書的內地學生,與我們的企業文化都有較高的契合度。”
梳理企業歷年的招聘情況,李佳告訴記者,以往澳門籍學生會更多地選擇外企或是澳門企業就業,而近兩年,南光集團招聘的澳門籍學生人數呈上升趨勢。
在她看來,這是粵港澳大灣區不斷融合發展的結果。“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勢頭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港澳學生愿意來內地學習,港澳高校畢業生的選擇也更加多元。”李佳說。“大灣區建設有了更多生力軍”。
李佳告訴記者,為了更好地服務灣區,目前南光集團在內地也開設項目和分公司,希望通過便利的工作環境吸引和留住人才,投入到大灣區建設中。
雙選會現場,除了崗位需求、工資待遇等問題,不少學生很關心入職企業后的異地社保繳納問題,李佳現場一一做了回復。“按照相關政策,港澳籍青年也可在內地參保,這是這幾年的畢業生比較關心的話題,公司會根據員工入職的情況,按照當地標準繳納社保。”
針對于港澳戶籍高校畢業生在內地就業,不僅有社保惠利,一系列的政府就業補貼也能幫助企業留住港澳人才。在李佳眼中,這是重大的利好政策,既能夠幫助企業留住人才,又可助力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記者了解到,近幾年,珠海出臺了一系列就業政策,其中,港澳戶籍高校畢業生在珠海就業,按規定可給予高校畢業生基層崗位補貼(每月補貼200元)、基層就業補貼(一次性補貼3000元)。
簡短的休息后,李佳迅速調整狀態投入到現場招聘模式。她告訴記者,這幾個月是她們全年最忙的時候,忙完年底,3月份就到了澳門的招聘季,“又將是一場硬仗。”
寄望??“這里不會辜負年輕人的期待”
雙選會上,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云洲智能”)的展位前聚集了許多拿著簡歷的學生。
作為中國第一家無人船艇民營企業,云洲智能用了十余年的時間,從“0”到“1”,將他們的無人船艇駛向全世界,拿下了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無人船艇市場份額。
生活在深圳,求學在香港,創業在珠海……與許許多多大灣區追夢青年一樣,云洲智能創始人張云飛的成長軌跡同樣充滿大灣區印記。
“在大灣區創業,是我非常正確的選擇。”張云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大灣區是寶藏之地,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粵港澳三地年輕人也要好好把握住這個機會,努力成為灣區發展的“開采者”。
云洲智能總經理助理兼人力資源總經理華春夫告訴記者,目前該公司對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尤其是高端型的科技人才,今年我們預計招聘70多人,包括博士崗位與碩士崗位在內,還有基礎的技術型人才。”
華春夫說,這兩年有越來越多的港澳高校畢業生開始逐夢內地尋求發展機遇。“越來越多的港澳高校畢業生加入,我們感受到無人船艇產業在大灣區蓬勃發展的可能性。”
日前,隨著《關于支持港澳青年在粵港澳大灣區就業創業的實施意見》出臺,強調從拓寬就業渠道、支持創新創業、提升就業能力和優化就業服務等方面,進一步完善港澳青年在粵港澳大灣區就業創業支持體系和便利舉措。
隨著雙選會的結束,南光集團人力資源專員趙子瑩也結束了一日的工作。從澳門科技大學畢業后的兩年里,趙子瑩完成了從新手到如今能夠獨立負責全流程招聘的蝶變。
看著一個個前來求職的新人,兩年前自己奔波在各大雙選會間找工作的情景仿佛發生在昨日。從求職著轉換成面試者,趙子瑩發現,畢業生在找工作時經歷迷茫是正常不過的事情。她建議,畢業生在做選擇的時候要結合自己的喜好和特點,去尋找一個適合自己發展的地區。“歡迎有能力、有遠見、有想法的有志青年,都來投身大灣區的建設,這里不會辜負年輕人對她的期待。”
Copyright © 深圳前海在線商務服務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責聲明 粵ICP備191427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