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上午,被稱為 " 灣區之眼 " 的文化地標深圳書城灣區城(含灣區民俗館)項目正式開工建設。據悉,項目投資約 23 億元,預計 2024 年底竣工,2025 年投入使用,建成后將成為全國最大的書城。
項目選址前海城市新中心
深圳書城灣區城(以下簡稱灣區書城)選址于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域的前海城市新中心,寶安中心區中軸公園的中心位置,是深圳建設 " 全球全民閱讀典范城市 " 的重點項目,也是粵港澳大灣區標志性公共文化設施和市重大文體惠民工程。
▲灣區書城與周邊環境效果圖
據了解,灣區書城項目共占地 6.6 萬平方米,建筑面積 13.1 萬平方米,高度 12 米,地上、地下各兩層。地上建筑面積 3.5 萬平方米,主要包括主題書店、灣區民俗館、策展空間、文化交流分享平臺等;地下建筑面積 9.6 萬平方米,主要包括公共閱讀空間、親子活動體驗、劇場、文化發布廳及服務配套等。
灣區書城建成后,預計每年舉辦各類文化活動超過 800 場次,年均接待讀者超過 1000 萬人次,日最大接待讀者量超過 10 萬人次。
將打造成開放的 " 城市客廳 "
記者了解到,深圳書城灣區城(含灣區民俗館)以 " 玉盤 " 為設計理念,與寶安中心區中央綠軸另一側方形建筑寶安區圖書館、寶安青少年宮相呼應,形成 " 天圓地方 " 的整體格局,構成一個有濃郁文化氣息的生活空間,為市民提供多方位、多樣化的文化體驗。
▲灣區書城室內空間效果圖
建筑內部空間借鑒 " 曲水流觴 " 的形式將游覽路徑串聯起來,形式豐富的樓梯與坡道可被視作 " 書山 " 與 " 玉帶 ",共同形成了多元有趣的公共空間。項目運用 " 把建筑敞開 " 的設計策略,讓文化活動不局限于封閉的建筑空間中,將地上地下空間相連,使逛書城的體驗可以在室內外自由切換。
此外,深圳書城灣區城(含灣區民俗館)超過 74% 的建筑面積為地下建筑,滿足了連接地下通道網絡與休閑漫步的需求。項目建后將與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打造成開放的 " 城市客廳 " ——市民在公園中的漫步路線不被建筑打斷。
將成為綠色建筑的標桿
灣區書城的屋面綠化如同一塊塊 " 掀起的綠毯 " —— 書城樓頂即是公園,與寶安區中央綠軸相融合。地上景觀搭配地下建筑的一體化設計,同時調節了場地微氣候,降低了建筑能耗損耗。依托大面積雨水回收利用的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整個項目建成后將成為綠色建筑的標桿。
灣區書城作為多種功能的集合體,自身也形成了一個 " 微型城市 ",內含商業、策展、小劇場等多種文化項目配套。書城中還設有海外圖書版塊以及港、澳、臺地區專門的售書空間。
記者了解到,灣區民俗館作為灣區書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示嶺南、粵港澳大灣區民俗為特色,兼具展示與體驗、研究與傳承為一體的國際性活態化公益文化場館。
深圳晚報記者 方舟
Copyright © 深圳前海在線商務服務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責聲明 粵ICP備191427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