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
曹遠征? 中銀國際研究公司董事長、原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張博輝?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經管學院執行副院長、亞洲金融學會副主席
歐陽良宜 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副院長
劉國宏?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助理、金融發展與國資國企研究所所長
自2019年2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以來,面對“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的機遇與挑戰,以金融助力灣區發展勢在必行。而建設深港“雙城”國際金融中心,正是依托深圳和香港兩個國際性金融城市的優勢資源,合作性地創新發展金融產業、開拓市場,助力我國經濟發展、提升開放水平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在全球金融競爭激烈、經濟格局變動背景下的必然舉措。為此,《光明日報》邀請了四位金融領域的專家學者,圍繞深港兩地優勢互補建設“雙城”國際金融中心、更好發揮前海的作用等展開深入探討,建言獻策。
充分發揮前海合作區的作用
記者:
在建設深港“雙城”國際金融中心過程中,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可發揮怎樣的作用?
曹遠征:
自2009年起,人民幣國際化在香港進展非常快,最主要的渠道就來自深圳。隨著深港兩地的密切合作,無論是香港股市、債市還是跨境貸款都由本幣進行,這樣的金融安排將進一步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也使香港成為目前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更成就了香港多幣種的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這奠定了深港的合作關系,也是前海合作區尤其是金融合作區設立的目的,即深圳提供港股上市企業,香港可提供全球資金,并做融資安排,前海可在這個過程中做轉換。
基于此,內地與香港各種各樣的金融合作、創新性安排都在大灣區進行,比如理財通、深港通以及灣區其他城市到香港的跨境人民幣貸款等,前海合作區作為橋梁,它的作用好壞體現在是否通暢,是否能滿足各種需要。目前,前海的通道作用仍需要加強。
張博輝:
前海連接香港、深圳兩大金融中心,可充分借鑒和對接香港的金融規則,建立一些特殊的合作平臺,在特定的區域內率先實現要素的便利流動和規則的對接,打造深港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合作機制,為人民幣國際化營造優質的發展土壤。
另外,隨著中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ESG(環境、社會、治理)投資將成為下一步中國乃至全球經濟轉型的重要起點。前海可把ESG作為建設深港“雙城”國際金融中心、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主題,以此為重要切入口,開展ESG跨境投融資試點,推動人民幣對外直接投資和融資,助力構建人民幣碳金融市場產品和服務體系,使ESG投資成為深港“雙城”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進程的“加速器”。
歐陽良宜:
離岸人民幣的跨境使用可成為深港兩地金融交流的突破口。建議金融監管機構可考慮從戰略角度適度放開前海在離岸人民幣和人民幣國際化領域的業務限制。目前香港離岸人民幣在前海的貸款管理仍僅限于前海注冊企業。而前海的定位決定了多數注冊企業為不需要貸款的金融或準金融企業。將前海作為香港離岸人民幣進入內地的窗口可推進人民幣在國際市場合理循環,而離岸人民幣的用途和收益對于人民幣國際化至關重要。
劉國宏:
創新金融發展是前海合作區最早規劃的四大產業領域之一。目前前海已在跨境人民幣貸款、跨境雙向發債、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跨境雙向股權投資、跨境資產轉讓、跨境金融基礎設施等“六個跨境”業務上取得了顯著成績,未來應當繼續深化“六個跨境”創新,擴大業務規模,暢通離岸人民幣離、在岸流動,全面提升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的深度和廣度。
同時,要重視發揮港資港人對重大金融載體平臺建設的支撐作用,可以借鑒迪拜國際金融中心成功經驗,引入港資參與前海國際金融城開發,聘請港人參與前海國際金融城管理;還應配合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建設,面向國內跨國企業建設前海離岸金融服務中心,更好為國內企業提供海外拓展的相關金融服務;面向海外離岸業務建設前海離岸金融后臺中心,提供離岸金融咨詢、技術、信息等服務支持。
節選自《光明日報》大灣觀察欄目
Copyright © 深圳前海在線商務服務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責聲明 粵ICP備191427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