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黃浩博 廣州報道 2021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橫琴方案》)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以下簡稱《前海方案》),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半年多來,兩個合作區建設進展如何?
4月19日上午,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廣東省發展改革委(省大灣區辦)主任鄭人豪表示,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建設“以點帶面”,成為引領帶動粵港澳全面深化合作的關鍵。
目前,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發展建設穩步推進,而且取得非常明顯的突破性成效。廣東正全力配合海關總署制定政策實施細則,加快建設“一線”口岸和“二線”通關基礎設施,力爭年底具備封關運作條件。數據顯示,2021年,前海合作區在地港資企業數量同比增長156%,實際使用港資占前海實際使用外資93.8%。
“兩個合作區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先行區、試驗區,是‘特區中的特區’,目的是通過合作區建設推動粵港澳三地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等方面加強合作,以更大作用、更大進度、更大力度共享合作發展成果。”鄭人豪表示。
據介紹,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創新粵澳雙方共商共建共管新體制,管委會、執委會和省派出機構已揭牌運作,合作區累計注冊澳資企業4700多家、近兩年增長2倍;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統籌推進“物理擴區”和“政策擴區”,堅持1/3以上土地面向港企出讓,累計注冊港資企業1.19萬家,2021年前海合作區(擴區后)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755.7億元、同比增長10.5%。
橫琴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
《橫琴方案》提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要打造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新平臺、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的新空間、豐富“一國兩制”實踐的新示范、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新高地四個“新”的戰略定位。
圍繞“四個新”戰略定位,《橫琴方案》部署合作區四大任務,即發展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新產業、建設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的新家園、構建與澳門一體化高水平開放的新體系、健全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體制。
鄭人豪介紹,目前合作區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管理機制已經建立,且運行良好,“1+1+1+N”重大政策框架穩步構建。比如對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工作的境內外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其個人所得稅負超過15%的部分予以免征的優惠政策已于今年實施,鼓勵類產業目錄、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放寬市場準入特別措施等重點政策制定順利推進。
“橫琴合作區必須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因此在編制鼓勵類產業目錄時非常慎重,需要全面考慮澳門產業、民生和就業方方面面。”鄭人豪表示,在推進重大產業科技項目漸次布局方面,堅持《橫琴方案》確定“四大產業”為主攻方向(科技研發和高端制造業、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文旅會展商貿產業、現代金融業),立足“吸引新澳企、壯大新澳資”,積極引進更多具有粵澳特色、根植性強、帶動力強的產業項目落地。
據介紹,去年12月6日,粵澳半導體基金項目、空客直升機中國總部項目、橫琴中藥新藥技術創新中心等首批13個重點項目已集中簽約落戶,形成合作區加快建設的示范效應。合作區推出商事登記跨境通辦服務,澳門企業足不出戶即可落戶合作區,自揭牌以來新設立澳資企業253家,實有澳資企業4771家,澳資企業參與合作區建設熱情高漲。合作區擁有各類國家級、省級科技創新平臺達20家。
社會民生領域也在加快融合。圍繞澳門居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問題,全力推進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比如“澳門新街坊”項目加快建設,可為澳門居民提供4000套住房。截至2021年底,合作區登記就業的澳門居民503人,同比增長114%,全國首個港澳建筑工程和專業人士跨境備案系統已經啟用,累計63家港澳企業和324名專業人士獲跨境執業資格。
前海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
前海合作區建設也取得良好開局。
深圳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黃敏介紹,2021年,前海合作區(擴區后)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755.7億元、同比增長10.5%,稅收收入增長了15%,關區進出口總額增長20.28%。
根據《前海方案》部署,前海合作區將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全面深化改革創新試驗平臺,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
聚焦做好深化深港合作,前海合作區進一步健全對港合作交流機制,支持港資企業拓展發展空間,出臺產業集聚、金融業等政策,對港企按一般扶持標準的1.2倍執行。推動粵港澳青年交往交流交融,建成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北區,拓展創業空間至13.9萬㎡,新孵化創業團隊87家。
如何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全面深化改革創新試驗平臺?黃敏介紹,前海合作區以推進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為重要抓手,目前,大灣區首個5G綠色低碳港口碼灣智慧港已經開港;前海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拓展至五大類30項,2021年減稅降負23.6億元;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啟動前海港澳e站通建設。
在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上,前海合作區進一步深化與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實現了港澳稅務師等16類專業人士僅需備案即可執業。同時,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全國首批本外幣合一銀行賬戶試點、大灣區首批“跨境理財通”業務在前海落地實施,目前前海深港國際金融城簽約入駐161家金融機構,其中港資外資占三成。
Copyright © 深圳前海在線商務服務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責聲明 粵ICP備19142764號